【网络中国节·端午】粽叶飘香,岁岁安康

发布时间:2023-07-03 来源:会宁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粽叶飘香沁人心

又是一年端午时

在这个传承千年的民俗大节里

从来都是既丰盛又浪漫的

包粽子、佩香囊

栓五彩绳、插艾条、赛龙舟……

这一天

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都蕴含在粽香里

这一天

是夏天给足了端午的仪式感


图片

端午,是屈原对国至爱的不朽

图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物

一个世代延续的传统

共同汇聚成一个美丽的名字

端午节



七绝·屈原

毛泽东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图片

端午,是百舸争流的激情与豪迈

图片

龙舟竞渡

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

每逢龙舟比赛

人们在江中劈波斩浪、激烈角逐

岸上更是人声鼎沸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图片

端午,是香甜中化不掉的思念

图片

“解粽正思端午,怀沙莫问汨罗”

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

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由来已久

或甜或咸

包裹世间百味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图片

端午,是对健康美好生活的期许

图片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节家家户户洒扫庭除

以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或制成香包佩戴在身上

这些举动里

都藏着美好祝愿

愿今日,胜旧日

无病,无灾,无难

有趣,有爱,有盼!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图片

端午,是对光明和美好的不懈追求

图片

“菖蒲酒美清尊共”

先祖用悠然又隆重的方式,期望驱邪禳灾

几千年来始终不变的是人们那颗

向往美好生活,善良温暖的心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图片

端午,是中华精神的福泽绵长

图片

在古代每逢端午节

无论男女老幼,达官平民

皆佩戴五彩绳

有避灾除病之说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今日端午

愿你我

都能在粽香飘十里的清风中

品尝时光的香甜

不惧骄阳,长夏清凉


(会宁融媒 牛雪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络中国节·端午】粽叶飘香,岁岁安康

来源:会宁县人民政府 | 作者:会宁县人民政府
日期: 2023-07-03 | 阅读:

粽叶飘香沁人心

又是一年端午时

在这个传承千年的民俗大节里

从来都是既丰盛又浪漫的

包粽子、佩香囊

栓五彩绳、插艾条、赛龙舟……

这一天

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都蕴含在粽香里

这一天

是夏天给足了端午的仪式感


图片

端午,是屈原对国至爱的不朽

图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物

一个世代延续的传统

共同汇聚成一个美丽的名字

端午节



七绝·屈原

毛泽东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图片

端午,是百舸争流的激情与豪迈

图片

龙舟竞渡

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

每逢龙舟比赛

人们在江中劈波斩浪、激烈角逐

岸上更是人声鼎沸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图片

端午,是香甜中化不掉的思念

图片

“解粽正思端午,怀沙莫问汨罗”

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

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由来已久

或甜或咸

包裹世间百味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图片

端午,是对健康美好生活的期许

图片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节家家户户洒扫庭除

以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或制成香包佩戴在身上

这些举动里

都藏着美好祝愿

愿今日,胜旧日

无病,无灾,无难

有趣,有爱,有盼!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图片

端午,是对光明和美好的不懈追求

图片

“菖蒲酒美清尊共”

先祖用悠然又隆重的方式,期望驱邪禳灾

几千年来始终不变的是人们那颗

向往美好生活,善良温暖的心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图片

端午,是中华精神的福泽绵长

图片

在古代每逢端午节

无论男女老幼,达官平民

皆佩戴五彩绳

有避灾除病之说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今日端午

愿你我

都能在粽香飘十里的清风中

品尝时光的香甜

不惧骄阳,长夏清凉


(会宁融媒 牛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