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26204227458732362/2024-00023 生成日期: 2023-12-09
文       号: 关键字: 农村,改,工程,建设,推进
所属机构: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机构:
《会宁县深入实施“八改”工程工作方案》政策解读
信息来源:会宁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12-09 16:03
浏览次数:

2023年12月7日,会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会宁县深入实施“八改”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现就有关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背景和意义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民急需、社会关注的工作为突破口,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电、改气、改厨、改院等工程(以下简称“八改”工程),加强路边、屋边、水边、田边整治,推进村庄净化、亮化、美化、绿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示范县创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深化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动全县“和美乡村”创建行动,根据《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实施“八改”工程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2374)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组织起草了《会宁县深入实施“八改”工程工作方案》,县政府办公室于2023年12月7日全文印发。

二、主要内容

到2027年,农民出行便捷的乡村道路网基本建成,现代宜居农房加快建设,生活便利的乡村设施基本配套,村容村貌整体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底色持续夯实,全县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高。

(一)实施农村改厕工程。科学合理选型,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积极推广简单实用、成本适中、农民群众接受的改厕模式。城镇、城郊污水管网覆盖到的区域,推广使用水冲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水川区、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推广使用三格化粪池式、双坑交替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旱山塬区、偏远及居住分散的村庄,推广使用双坑交替式等卫生旱厕。农村公厕要与各类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相配套,便于管理和维护。引导新建厕所基本入院,水冲式厕所尽可能入室。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鼓励支持新建农房配套设计建设卫生厕所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对“空心村”和拟搬迁村的常住农户、长年无人居住农户等,根据实际需要改厕,避免闲置弃用。到2027年,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将农村中小学厕所纳入整治范围,实现农村中小学水冲式厕所全覆盖。因地制宜在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集贸市场等场所建设公共卫生厕所,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到2027年在全旅游景区(点)实现公共卫生厕所全覆盖。积极推进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就地消纳、收集发酵处理、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等方式达到粪污资源化利用。深化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每村至少确定1个公益性岗位,负责日常巡检、设备维修和粪污清掏等后续管护工作。严把卫生厕所产品质量关、施工质量关、竣工验收关,确保建成一个、达标一个、使用一个、满意一个。

实施农村改路工程。强化农村公路规划和建设,加强农村道路建设与机耕路、市政路、巷道等的统筹。有序推进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设、老旧县乡道改造。结合撤并建制村、移民搬迁村、空心村和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村,加快较大人口规模且具备条件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强化消防车道建设管理,推进应急道路建设,有序推进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在既有道路上增设错车道和停车带。推进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安防设施建设,推动实现村道危险路段安防设施基本覆盖。强化农村公路管护,进一步落实县级主体责任,靠实县、乡、村三级路长责任,足额列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推进具备条件的地区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重点村镇延伸,有序实施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

实施农村改水工程。立足实际,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完善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延伸改造管网,有效减少水窖方式供水人口数量,扩大集中供水保障范围。积极推进农村供水提升改造工程,对全县4处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标准化提升改造,解决农村供水的“卡脖子”问题落实农村供水管理“三个责任”,提升农村供水管护保障能力。到2027年农村安全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规模化供水覆盖人口达到99%以上,供排水一体化设施在农村覆盖率达到30%以上。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水源保护区和城乡接合部、中心村等人口居住集中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有条件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其余地区乱倒乱排得到有效管控,到2027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7%。

实施农村改房工程。严格落实农房动态监测“四制”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农村房屋的鉴定和整治工作。新建农房要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顺应地形地貌,尊重自然规律,满足质量安全和抗震设计要求。因地制宜推广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和绿色建材应用。统筹建立从用地、规划、建设到使用的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要求,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农村房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保护特色民居、文物古迹、民俗风貌,创建一批文化特色村镇。

实施农村改电工程。持续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强农村电网网架结构、配网线路、老旧设备改造提升,推广应用电采暖、电厨炊、水肥一体化、电力烘干及冷藏、农业机械电气化等技术,着力解决农村电源点“撑不起”、线路设备“带不动”、末端电网“电压低”等问题,为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地区光伏、风电、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持续推进城市农村“同网同速”,逐步推动5G和千兆光纤网络向有条件的乡村延伸,优化提升农村宽带网络质量。加快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行动,开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测土配方施肥、农机作业服务、物联网设备应用、农产品网络营销等信息化建设,发展智慧农业。编制农村地区充换电设施建设规划,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加快补上乡村充电基础设施短板,有条件的乡镇建设智能充换电站、行政村配置公共充电桩。合理布设乡村电网、光纤网络等,做到整齐美观,与乡村风貌相协调。

实施农村改气工程。结合“煤改气”等清洁取暖项目,充分利用管道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天然气等不同气源,宜管则管、宜罐则罐,多种形式推进农村燃气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城市天然气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加快城乡燃气管网和储气设施互联互通,有序扩大农村天然气实施范围。在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聚集度较高,以及易地搬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大型安置区等有条件的地区优先推行天然气。在居住比较偏远、人口比较分散的地区,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广新能源。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农村天然气工程。

实施农村改厨工程。以“改灶、改台、改柜、改管、改水”为主要内容,以建设干净整洁卫生、满足基本功能、管线安装规范、烟气排放良好的清洁厨房为目标,加快改善农村能源结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广使用天然气、电、液化气、沼气等清洁能源。统筹兼顾农户冬季清洁取暖需求,积极推广应用高效低排清洁炊事采暖炉具和集成秸秆能源化利用、太阳能综合利用等技术,做到安全、干净、卫生、明亮、整洁。严格按照农村户用厨房改造提升的技术标准和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的相关规程,因地制宜选择自建、统建或联建等改造方式,做到便民利民、使用安全。加大农村消防安全知识宣传,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提高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实施农村改院工程。按照设计规划美、布局整齐美、卫生整洁美、环境绿化美、家庭和谐美的创建模式,加快建设“美丽庭院”,采取群众自筹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改造农户院落、院墙、围墙及庭院周边辅助设施,确保农户院内院外整齐、安全、干净、舒适。在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体风貌的前提下,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改建、新建畜禽养殖圈舍,做到畜禽粪污统一收集、统一处理、无害化利用,有效治理人畜混居问题。在实施“三清一改”的基础上,推广“两拆两清三整四改一美化”(拆除残垣断壁、拆除危旧空壳房,清理积存五堆、清理沟渠塘坝,整理过道、后院、杂物间,改厨、改卫、改炕、改暖,绿化美化亮化房前屋后及街巷大门口)模式,依法对不符合乡村规划,影响村容村貌的乱搭乱建临时违章建(构)筑物进行拆除,拆除烂房乱屋、残垣断壁、废弃厂房棚圈等,及时清运、妥善处置建筑垃圾,填埋长期废弃的露天茅厕、塌窑、枯井旱窖。发动群众开展房前屋后乱搭乱建、柴草杂物乱堆乱放、巷道墙面乱贴乱画、院墙棚舍乱挤乱占、牲畜家禽乱撒乱跑、电线网线乱拉乱挂、污水垃圾乱泼乱倒、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等整治工作。推广景泰县漫水滩乡“一院一园”模式,引导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发展庭院经济,促进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三、工作要求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按照乡镇为主体、县乡协作的原则,县上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推进、督促指导、验收总结。乡镇落实好主体责任,做好具体方案的制定、项目落实、组织实施。县直相关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行业部门责任,围绕各自职责,督促指导乡镇做好“八改”工程组织实施。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要切实加强沟通协调,握指成拳、合力攻坚,确保“八改”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各乡镇要将“八改”工程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系统谋划、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推进重点任务落实。二是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不断扩大有效投资。遵循中央和省市级各类资金管理规定,优先使用有关行业资金,科学统筹使用各类到县可统筹使用的资金支持“八改”工程建设。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八改”工程建设。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各种新媒体,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八改”工程政策举措、实际成效,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将“八改”工程纳入村务公开范围,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总结推广一批“八改”工程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八改”工程的良好氛围。四是强化督查考核。将“八改”工程实施情况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指标体系开展督查考核,作为乡村振兴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日常巡查、交叉检查、暗访抽查、跟踪督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点工程项目实行重点调度、跟踪督办,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按照有关规定对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组织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滞后、推进不力的组织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相关文档:会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会宁县深入实施“八改”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