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26204227458732362/1970-172854 生成日期: 2017-05-10
文       号: 会政发〔2017〕74号 关键字:
所属机构: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机构: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会宁县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信息来源:会宁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7-05-10 00:00
浏览次数:

会宁县人民政府

关于公布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各直属事业机构,驻会各单位,各企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挖掘我县历史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等规定,经县政府2017年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将白草塬牌楼等4处不可移动文物列为会宁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予以公布。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地方历史文化,促进旅游开发,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和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做好文物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同时,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附件:会宁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会宁县人民政府                        

                            2017年5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会宁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古建筑群(共1处)

序号

名称

编号

时代

 地理位置

类别

简介

1

白草塬牌楼

620422-0309

清代

白草塬镇二百户村二百户社南部塬地里

古建筑-牌坊影壁

白草塬牌楼位于会宁县白草塬镇二百户村二百户社塬地里。该建筑为重檐歇山顶两侧带耳房建筑。面阔4米,进深4米,占地面积16平方米。该牌楼始建于清代,现被作为当地凤龙山普济寺正门。寺内存有一长33厘米,高18厘米,宽29厘米的清代石香炉。该牌楼对研究清代牌坊式建筑及当地史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共3处)


序号

名称

编号

时代

 地理位置

类别

简介

1

韩坪堡子

620422-0178

中华民国

杨崖集镇王湾村韩东社东山梁顶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传统民居

韩坪堡子位于王湾村韩东社东山梁顶。堡平面呈正方形,边长40米,面积1600平方米;堡门南开,宽1.2米,高2米;堡墙内高4.9米,外高6米,基宽4.8米,顶宽3.2米,夯层厚10厘米;堡内四角都有通向堡墙顶的斜路。该堡始筑于民国年间,至今保存较好,对研究民国时期当地传统民居的重要价值。

2

王川堡子梁堡址

620422-0303

中华民国

土高山乡中庄村王川社堡子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军事建筑及设施

王川堡子梁堡址位于会宁县土高乡中庄村王川社堡子梁顶。堡依山势而筑,有外堡。堡子以东为堡子梁东坡,以西为西坡。内外堡地面高差5米,内高外低。内堡堡门东北角开,平面呈长方形,长30米,宽12米,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外堡在西外堡墙上南开门。外堡呈不规则状,三角有墩,3米见方;内堡墙内高1.3米,外高3.3米,基宽2米,顶宽1.4米,夯层层叠8厘米;外堡墙残高50-130厘米。该堡据险扼要,结构独特,对研究当地民国时期动荡的社会情况有参考价值。

3

红嘴山

620422-0432

1964年

四方吴镇大房吴村上沟社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

红嘴山,位于会宁县四方吴镇大房吴村上沟社,坐西北朝东南,海拔1892米,东至硬化公路,西至二房吴沟,南至大湾沟,北至上沟社公路边,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早迎朝霞,晚送落日,千百年来默默无闻。二十世纪70年代以后,时任上沟社生产队林业员的郭富山同志在红嘴山战斗23年,他反复实践、摸索,创造出“抗旱换土水平梯田”植树法,在红嘴山上修成水平梯田753块,移动土方42000立方米,造林125亩,植树38400株,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使红嘴山由寸草不生变得绿树成荫。郭富山同志用血汗养绿红嘴山,被誉为“红嘴山上新愚公”,他的无私奉献、不计名利、艰苦创业的事迹和精神受到全县人民的称赞,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对他的事迹用“为绿化祖国,造福后代,全心全意、埋头苦干,奋斗一生的奉献精神,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也是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进行评价和概括。1987年4月,郭富山逝世,宋平同志致电慰问家属并送花圈,1989年12月,宋平同志在“三北”防护林建设工作会议上两次提到郭富山并介绍了他的事迹和精神,以及“抗旱换土水平梯田”植树法,明确提出像郭富山“这样的人,不仅要树碑立传,还要塑像”。1991年,会宁县委县政府在郭富生前战斗了23年永远长眠的红嘴山上,立一块石碑,正面为郭富山生平简介,背面书“植树造林 绿化祖国”八个大字,以纪念他生前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附件下载:会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pdf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