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26204227458732362/2023-00003 生成日期: 2023-11-07
文       号: 关键字: 研究,调查,调研,问题,习近平
所属机构: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机构:
权威解读|学习《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
信息来源:会宁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11-07 11:52
浏览次数: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共分八个专题,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至2023年3月5日期间有关重要论述,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调查研究、如何做好调查研究、怎样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等重大课题进行的深邃思考和实践探索,为我们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深刻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就需要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把调查研究摆在重要位置,制定和实行正确的大政方针、战略策略。毛泽东同志是开展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亲身实践并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等调查报告,同时在全党倡导调查研究,作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重要论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是经常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的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明确将改进调查研究作为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决策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对情况的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我国社会差异性特征明显,反映在地域、城乡、民族、人群等多个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是喊口号,要经过深入调研,形成符合党中央精神的行之有效的具体举措。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谈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问题。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总体分析面上的情况,又深入解剖麻雀,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掌握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情况的渠道千条万条,但是调查研究要放在第一条,这是不可替代、不会失真的一条。

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调查研究,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实话、干实事最能检验和锤炼党性。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要善于换位思考,走进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准确了解群众的所忧所盼,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抓好调查研究,就要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作为“六个必须坚持”之一,要求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列出了12个方面的调研内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长期坚持,切实掌握真实情况和民情民意。
强化理论武装,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加大调研力度,促进领导干部带头调研、经常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以身作则,推动各级干部动起来、深下去,使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中央委员会的每一位同志都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身体验;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调查研究要制度化经常化,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强调研,注重发挥有关专家学者、研究机构的调研咨询作用,集中全党全社会的智慧,准确把握客观实际,真正掌握规律。
改进调研方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个有效办法,同时调查研究中也存在着为调研而调研、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钦差式调研、嫌贫爱富式调研等现象。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批评了这类问题,强调越是信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把实践和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要适应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过去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等调研方式依然是管用的。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不给基层增加负担,坚决反对在调查研究中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一得自矜、以偏概全,草率地下结论、作判断。
提高调研能力,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调查研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在了解情况上要多多益善,在把握问题上要穷根究底,在认识规律上要努力攻关,在完善措施上要群策群力。对调研得来的大量材料和情况,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调研成果,强调要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要结合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下更大功夫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服务,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服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