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的内涵与实施路径近年来,我们强调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但今年的提法变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变化并非简单的词汇调整,而是反映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过去的重点是脱贫攻坚,而在胜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现阶段的目标更为全面,不仅包括产业振兴,还涵盖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各个方面。
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两个重要的轮子。在这个过程中,县城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县、乡、村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因为它们的功能定位不同。未来的任务是强化县城的中心功能,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包括为全县城乡居民提供的综合服务。同时,应按照现代化小城市的标准来规划建设县城。
优化村庄布局的注意事项优化村庄布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其次,要遵循乡村发展的规律,避免简单照搬城市模式;再次,要将维护农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要保护好村庄的传统文化,避免大拆大建。
县域经济发展的抓手发展县域经济,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优势产业。产业是县域发展的关键,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增长。由于县域间差异较大,适合发展的产业类型也不同。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从地区优势出发发展特色产业;三是承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四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这四种类型的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能够有效壮大县域经济。扩大农村消费的潜力与策略农村消费有很大潜力,但需要合理预判。例如,在农村居民比例较小的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可能就能解决问题。但在我国这样大规模的农村地区,单纯依靠转移支付是不现实的。扩大农村消费的核心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如果收入水平不提高,扩大农村消费的难度会很大;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扩大农村内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农业农村现代化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当前,中国进入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更好地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补齐短板,增强薄弱环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三化一融”协同推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需要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的整体设计和协同推进,还需要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各领域和全过程。要注重“三化一融”的整体性、协同性和政策一致性,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应以实现农业强为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使农业成为现代化的大产业。在农村现代化方面,应以实现农村美为目标,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住房革命,提高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和治理水平,使农村具备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在农民现代化方面,应以实现农民富为目标,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内生动力,促进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应以县域为切入点,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并轨同治,共建共享共荣。
农民现代化的重要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只重视农业和农村的物质现代化,而忽视农民的现代化。应把农民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要加快农村居民尤其是农业从业人口的现代化,使他们能够在村里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也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使其全面融入城市,共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推进农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实现农民富裕的核心任务农民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增进福祉。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比城镇居民落后10-13年,而且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高生活水平,让亿万农民同步过上现代化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将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