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我市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按照《2024年白银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方案》和《2024年甘肃省动物疫病免疫技术指南》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技术指南。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形势平稳,2023年我国未报告发生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报告发生2起野禽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从流行毒株看,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毒株以2.3.4.4b分支病毒为主,也能检测到2.3.4.4h分支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三价灭活疫苗(H5N6 H5-Re13株+H5N8 H5-Re14株+H7N9 H7-Re4株)或使用农业农村厅调拨的疫苗。疫苗产品信息可在中国兽药信息网“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平台“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数据”中查询。种鸡、蛋鸡、种鸭、蛋鸭、种鹅、蛋鹅:14-21日龄时进行初免,间隔3-4周加强免疫,开产前再强化免疫一次,之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间隔4-6个月免疫一次。商品代肉鸡、肉鸭、肉鹅:7-10日龄时免疫一次。饲养周期超过70日龄的,初免后间隔3-4周加强免疫。鹌鹑等其他人工饲养的禽类:根据饲养用途,参考家禽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春秋两季分别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发生疫情时,可根据应急监测或风险评估情况,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养殖场开展紧急免疫。采用GB/T 18936-2020《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推荐的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检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和H7亚型抗体。免疫21天后,HI抗体效价不低于1:16(24或4log2),判定为个体免疫合格。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免疫群体总数不低于70%,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我国口蹄疫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亚洲I型口蹄疫维持无疫状态,连续5年未发生A型口蹄疫疫情。2023年报告发生4起O型口蹄疫疫情,引发疫情的毒株均为O/Ind-2001毒株。同时还检出O型口蹄疫CATHAY和Mya-98等毒株以及A型Sea-97毒株。选择与本地流行毒株抗原性匹配的疫苗或使用省农业农村厅调拨的疫苗。疫苗产品信息可在中国兽药信息网“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平台“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数据”中查询。根据母畜免疫次数、母源抗体等情况,仔猪可选择在28-60日龄时进行初免,羔羊可在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犊牛可在9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所有新生家畜初免后,间隔1个月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每间隔4-6个月再次进行加强免疫。春秋两季分别对所有易感家畜进行一次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养殖场可根据应急监测或风险评估情况开展紧急免疫。使用灭活疫苗的,按GB/T 18935-2018《口蹄疫诊断技术》推荐的ELISA方法检测抗体;使用合成肽疫苗免疫的,采用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方法检测抗体。猪免疫28天后,其他家畜免疫21天后,抗体检测结果阳性,判定为个体免疫合格。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免疫群体总数不低于70%的,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我国小反刍兽疫疫情平稳,2023年未报告发生疫情。从监测情况看,国内流行毒株仍属于基因IV系,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变异。选择使用小反刍兽疫活疫苗。疫苗产品信息可在中国兽药信息网“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平台“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数据”中查询。根据本场母羊免疫情况,羔羊可在3月龄后进行免疫,之后根据疫苗保护期进行加强免疫。春秋季对未免疫羊和超过免疫保护期的羊进行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内养殖场可根据应急监测或风险评估情况开展紧急免疫。采用GB/T 27982-2011《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推荐的ELISA方法检测抗体。免疫21天后,抗体检测结果阳性,判定为个体免疫合格。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免疫群体总数不低于70%的,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我国畜间布鲁氏菌病呈高位流行态势,主要在西北、华北和华中及西南部分地区流行,呈由北向南扩散趋势。选择使用布鲁氏菌病活疫苗,疫苗产品信息可在中国兽药信息网“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平台“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数据”中查询。严格按照《2024年甘肃省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和《2024年白银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方案》规定的免疫区域和畜种进行免疫。牛:对3-8月龄健康犊牛皮下注射免疫布鲁氏菌病活疫苗(A19株)或布鲁氏菌病基因缺失活疫苗(A19-ΔVirB12株)。免疫期为72个月。羊:暂参照2023年布鲁氏菌病疫苗推荐程序执行。省疫控中心将根据2024年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实验结果,制定印发2024年布病免疫程序。春秋季对未免疫牛羊进行集中免疫,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检测抗体水平与免疫保护效果无直接相关性,抗体检测主要用于评估免疫后抗体转阳率。按照GB/T 18646-2018《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推荐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ELISA方法检测抗体。一般在免疫后4周内测定抗体转阳率。奶畜:原则上不免疫。确需采取免疫措施的奶畜场,可向县(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报市畜牧兽医总站备案后,以场群为单位采取免疫措施(泌乳期奶畜禁止免疫),免疫后要做好免疫奶畜的调运监管工作,严禁随意调运出售。我国猪瘟疫情呈平稳态势,流行率和传播率较低。临床上仍以点状发生、非典型病例及个体感染为主,从监测情况看,病原污染有加重趋势。选择使用猪瘟活疫苗、亚单位疫苗或市畜牧兽医总站调拨的疫苗。疫苗产品信息可在中国兽药信息网“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平台“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数据”中查询。养殖场可根据本场疫病流行情况 、母猪免疫次数、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等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仔猪可选择在28-60日龄使用猪瘟活疫苗进行初免,种猪每6个月免疫一次 。猪瘟亚单位疫苗应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采用GB/T 16551-2020《猪瘟诊断技术》规定的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测。免疫21天后,抗体检测阳性判为个体免疫合格。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免疫群体总数不低于70%的,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群体免疫不合格时,要及时加强免疫接种。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总体呈平稳态势,以点状发生为主。流行毒株以PRRSV-2为主,呈现多谱系和多样性,包括谱系1(类NADC30和NADC34)、谱系8(类高致病性PRRSV)、谱系3(类QYZZ)和谱系5(类VR-2332)及其他重组毒株。此外,部分地区有PRRSV-1流行。要科学合理选择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病猪场或阳性不稳定场,可选择使用和本场流行毒株匹配的活疫苗;在阳性稳定场,需逐渐减少使用活疫苗;在阴性场、原种猪场和种公猪站,应停止使用活疫苗。疫苗产品信息可在中国兽药信息网“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平台“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数据”中查询。在阳性不稳定猪场,可结合生物安全与免疫管理的方式进行,生物安全方面实施闭群管理,一次性引入足够量后备猪,与生产母猪群、仔猪等同步免疫活疫苗,然后监测种群排毒,实施全进全出管理。种母猪一年免疫2-3次活疫苗,仔猪也需进行免疫;商品猪根据种猪群疫病状态及保育阶段猪只发病日龄评估,可以在猪群感染前推3-4周进行免疫,哺乳猪的首次免疫时间应不早于14日龄。疫苗免疫时应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 由于检测的抗体水平与免疫保护效果无直接相关性,抗体检测主要用于评估免疫后抗体转阳率,抗原和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的群体免疫28天后,群抗体转阳率应大于80%。群体免疫不合格时,要及时加强免疫。我国家禽新城疫情平稳。从监测情况来看,鸡新城疫防控效果较好,但鸽新城疫强毒株流行强度有所增加,鹅新城疫强毒株污染面有扩大趋势。选择使用新城疫灭活疫苗或弱毒活疫苗。疫苗产品信息可在中国兽药信息网“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平台“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数据”中查询。商品肉鸡:7-10日龄时,用新城疫活疫苗进行初免,2周后,用新城疫活疫苗加强免疫一次。种鸡、商品蛋鸡:3-7日龄,用新城疫活疫苗进行初免;10-14日龄,用新城疫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二免;12周龄,用新城疫活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17-18周龄或开产前,再用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一次。开产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情况进行强化免疫。肉鸽:25-30日龄,用新城疫灭活疫苗进行初免;40-45日龄,用新城疫灭活疫苗进行强化免疫。种鸽在配种或开产前再强化免疫一次。开产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情况进行强化免疫。采用GB/T 16550-2020《新城疫诊断技术》推荐的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方法进行抗体检测。HI效价不低于1:32(25或5log2),判为个体免疫合格。个体免疫抗体合格数量占免疫群体总数不低于70%的,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我国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疫情呈点状发生态势。从监测情况看,在我国存在一定的污染面,多集中于南方省份。选择使用山羊痘活疫苗。疫苗产品信息可在中国兽药信息网“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平台“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数据”中查询。采用5倍免疫剂量的山羊痘疫苗,对60-90日龄牛首次进行免疫,一年免疫一次。我国动物狂犬病疫情稳中有降,发病范围逐步减小。患病犬仍然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选择使用狂犬病灭活疫苗。疫苗产品信息可在中国兽药信息网“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平台“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数据”中查询。对3月龄以上的犬进行首免,之后每年定期免疫。根据当地狂犬病流行情况对家畜等其他动物进行免疫。我国炭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疫情呈点状发生态势,疫源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地区。选择使用无荚膜炭疽芽孢苗或Ⅱ号炭疽芽孢疫苗。疫苗产品信息可在中国兽药信息网“国家兽药基础信息查询”平台“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数据”中查询。对近3年发生过炭疽疫情的地方,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免疫范围,开展预防性免疫,孕畜不建议免疫。对发生疫情的地区,可根据应急监测和风险评估情况对易感家畜进行紧急免疫。
转发白银市农业农村局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