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6204227458732362/2024-00006 | 生成日期: | 2024-06-28 |
文 号: | 关键字: | 撂荒,耕地,整治,农户,复耕 | |
所属机构: |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 发布机构: |
会宁县土门岘镇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土门岘镇2024年上半年撂荒耕地核实排查整治情况的总结报告 | |
信息来源:土门岘镇
发布时间:2024-06-28 17:07
浏览次数:
|
|
|
|
会宁县土门岘镇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土门岘镇2024年上半年撂荒耕地核实排查整治情况的总结报告
会宁县农业农村局: 为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撂荒地整治安排部署精神,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恢复撂荒地种植生产,稳定并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土门岘镇精准发力,多措并举,扎实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现将土门岘镇2024年度上半年撂荒地整治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调查摸底,具备复耕复种条件、通过整治可恢复用于农业生产的有18.81亩、7个图斑。分别为苏家堡村14.62亩、4个图斑;杨家岘村2.73亩、2个图斑;土门岘村1.46亩、1个图斑;根据主要撂荒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一)自然原因撂荒16.08亩。其中因农机通道差而撂荒的耕地有1.46亩;因土壤贫瘠而撂荒的耕地有14.62亩。 (二)社会原因撂荒2.73亩。全部是因劳动力缺乏而撂荒的耕地。 二、采取措施和初步成效 (一)采取措施。我镇主要采取的措施为农户自种和亲友代种,具体如下:1.苏家堡村的4个撂荒图斑,其中1.28亩的一个由农户自种玉米、1.33亩的一个由农户自种杂粮、10.57亩的一个由农户自种马铃薯、1.44亩的一个由亲友代种马铃薯。2.杨家岘村的2个撂荒图斑,其中0.75亩的一个由亲友代种胡麻、1.98亩的一个由农户自种杂粮。3.土门岘村的1个撂荒图斑为1.46亩,由农户自种玉米。 (二)初步成效。截至6月6日,土门岘镇18.81亩撂荒耕地已全部复耕复种。其中亲友代种2.19亩、农户自种16.62亩。种植作物主要以玉米、马铃薯和杂粮为主,整治完成率达到100%。 三、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 (一)经验做法。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靠实工作责任。为进一步巩固撂荒地排查整治成果,我镇及时组织召开撂荒地核实排查整治会议,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目标任务,确定领导包抓分工,对撂荒地排查整治进行详细安排部署。2.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强化保护耕地意识。通过微信群聊、入户走访等各种方式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耕地地力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法律法规对耕地撂荒的约束,增强农户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保护耕地的自觉性,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做好复耕复种,坚决杜绝耕地撂荒行为。3.科学规划方案,梯度推进复耕复种。以村为单位,开展一次彻底的耕地利用情况普查,逐户逐地块摸清撂荒耕地现状,查清原因,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的作物品种,优先种植粮食作物,做到能种尽种,应耕尽耕,以坚决有力的措施深入开展撂荒地整治。因农机通道差而撂荒的1.46亩撂荒耕地通过对现有的农机通道进行改造和升级,发动农户修建和维护农机通道,提高其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以便农机顺利进入田间作业;因土壤贫瘠而撂荒的14.62亩撂荒耕地通过采取一系列改良土壤的措施,比如深翻、松土、施用有机肥等,改良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使土壤适宜耕种;因缺乏劳动力而撂荒的2.73亩撂荒耕地通过加强对农户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增强他们复耕复种撂荒耕地的意愿和能力,对于实在缺乏劳动力而无能力复耕复种的撂荒耕地可以说服农户将土地给亲戚、朋友种植或者通过土地流转政策将撂荒地集中流转给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化经营。 (二)典型案例。我镇在撂荒地的整治过程中,采取农户自治和村干部帮忙整治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推进了撂荒地的整治。例如杨家岘村有一个撂荒地的图斑位于农户门口,据排摸这户农户常年在外,致使门前这块平坦的土地无人耕种,杂草丛生,对此村支书组织召开会议,带领村干部积极商讨解决措施,细化工作任务,部署整治工作,确定撂荒地复种事项。最后立足实际,扎实开展整治工作,他们联系了农户,问清具体情况,一开始农户表示并不愿意复耕复种,不愿配合工作,让村上很是为难,最后经过他们几次三番的积极动员,向该农户宣传有关耕地保护政策,逐步深入了解该农户不愿耕种的原因,之后帮助该农户想办法,终于完美解决了此项难题,成功让这块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撂荒地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部分撂荒地山高坡陡,干旱少雨耕种条件差,没有通行的道路,难以整治,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无力抵御自然灾害。农业受自然制约程度大,如果遇到大的旱、涝、雹、冻、病虫等自然灾害,根本无力抵御,直接影响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致使大片土地撂荒。 二是深沟、高山地区的耕地,耕作条件差,农用车无法到达,农民不愿种,任其撂荒;一些农民承包地零星、分散、质差、瘠薄,且在二台以上小于2米的地块,种收两难,农民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改善耕作条件,收益甚微,农民主动放弃耕作。 三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种植业劳力短缺。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农村大都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致使耕地无人种、无力种,许多耕地闲置荒芜。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宣传政策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耕种的重要性,增强群众珍惜耕地、种好耕地的自觉性。充分利用微信、快手、抖音等网络平台宣传耕地保护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广大农民群众珍惜土地、用好耕地。 (二)分类有序恢复耕种。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开展复耕生产。针对区域内分布零散、交通不便的撂荒地鼓励统筹利用,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将撂荒地流转给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按照宜粮则粮、宜草则草,对能够复耕的撂荒地及时进行复耕抢种。 (三)加强督导检查。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各村包村干部及村社干部常态化对耕地撂荒复耕复种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督导检查,推动全镇撂荒地及早完成复耕复种;全面推进耕地撂荒整治工作进度,定期通报开展进度,确保我镇耕地撂荒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为确保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