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6204227458732362/2024-00007 | 生成日期: | 2024-11-01 |
文 号: | 关键字: | 技术,农业,主体,推广,种植 | |
所属机构: |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 发布机构: |
2024年支持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 |
信息来源:刘家寨子镇
发布时间:2024-11-01 10:46
浏览次数:
|
|
|
|
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支持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创新组织方式、集成种植模式,努力提高粮油作物单产水平,扩大新品种、新技术在全镇的适应性表现,进一步推动马铃薯产业提档升级,实现我镇马铃薯产业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使马铃薯产业真正成为优势生产区及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突出粮油规模种植主体这一关键,发挥科技增产支撑作用,充分调动种植主体优化组织方式、应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挖掘“地、种、肥、药”各要素、“耕、种、管、收”各环节增产潜力,提高主要粮油作物关键技术模式到位率和覆盖面,力争培育一批粮油规模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更好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尽快迈上新台阶。 二、实施范围及增产路径 (一)面积目标。全镇马铃薯单产提升行动创建以整镇建制的方式整体推进,以生产基础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强和群众积极性高的村打造2个以上核心技术攻关区,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马铃薯单产提升。重点推广产量高、抗性强的加工专用型品种,集成脱毒种薯、黑膜覆盖垄上微沟、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为核心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为优势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优质加工原料,以生产发展促进产业融合,以产业融合带动生产发展,努力实现优势区品种高产专用、技术绿色高效、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质增效。重点支持开展引水上山水肥一体化,扩大旱作区马铃薯大幅增产的示范带动效应。 (二)产量目标。申报主体核心示范区马铃薯亩产较本区域平均增产15%以上,较全镇该作物平均产量提升10%以上;辐射带动全镇马铃薯平均亩增产10%以上。 (三)技术指标。申报主体优质马铃薯良种脱毒种薯覆盖率100%;核心技术垄上微沟落实覆盖率100%,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量较上年增加5%;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覆盖率100%,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 三、实施程序 按照确定内容、主体申报、乡镇推荐、过程记录、验收测产、资金奖补的程序推进实施。 (一)确定内容。各实施村组按照制定印发的镇级实施方案,明确项目资金安排、种植规模和增产指标等要求,分区域提出单产提升的路径建议,对所辖区域马铃薯示范片带、实施主体具体情况进一步明确核实,明确品种、种植方式、操作程序和奖补方式,着重核实面积(不含对外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 (二)主体申报。各村组组织动员粮油规模种植主体积极参与,向镇人民政府自愿申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集中连片规模不少于100亩,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等规模种植不少于200亩,农业企业规模种植不少于500亩,根据创建作物和新型主体发展实际做适当调整。新型主体申报材料需明确作物种类、种植面积、技术模式、目标单产等基本信息,准备流转花名、流转合同等报账资料,由乡镇核实情况后正式文件推荐。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实际,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论证等方式遴选公示后,确定具体的实施主体,并指导落实关键增产技术和田间管理,努力提高单产水平。 (三)过程记录。采取一主体一方案的方式,建立生产档案,记录作物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关键技术、采取主要措施等。根据作物生长农时,县级农业农村部门适时组织了解重点技术落实情况。 (四)测产验收。作物收获季节,新型经营主体及时向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及所在乡镇提出测产申请,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各级专家开展抽样实收测产,根据结果进行单产水平排序,并将测产结果及时上报省农业农村厅,申请省级组织开展省级抽测。 (五)资金奖补。根据关键技术措施到位情况、测产排序和项目资金情况,确定奖补对象并公示,奖补对象平均产量须较全县该作物平均产量提升10%以上。每亩奖补标准不超过100元,奖补对象将体现鼓励先进,不搞全覆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结合绿色高产高效、耕地轮作试点等重点项目,适时组织开展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单产提升项目督导,督促指导各乡镇抓好项目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农业农村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将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单产提升的组织领导,制定细化县级实施方案,组织主体申报、遴选公示、技术服务、测产验收、奖补落实等各环节。 (二)加强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各级专家指导组和农技推广队伍作用,明确细化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技术路径,指导规模种植主体选择良种、配套技术、防灾减灾和病虫防控,促进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现场观摩、集中培训、巡回指导等,推动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把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大面积均衡增产。 (三)加强宣传推广。通过项目实施,引导和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主动应用良种、良技、良机,持续强化种粮的科技投入,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化、集约化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各类新媒体,通过经验交流、典型示范、视频宣传等方式,做好政策解读、宣传经验做法、打造示范典型,形成推技术、创高产、争先进的单产提升氛围。 (四)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全过程建档立案,记录技术落实、资金使用、成效评估等工作内容,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有序、测产结果真实可靠、奖补发放公开透明,严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虚报种植面积、编造产量数据等套取国家补助资金,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附件:1.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专家指导组 2.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领导小组 3.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县区技术小组 4.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镇级领导小组
附件1: 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专家指导组
组 长:常 宏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推广研究员 副组长: 李世成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 组 员:刘卫红 省植保植检站站长 高级农艺师 吕小瑞 省种子总站站长 研究员 郭世乾 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站长高级农师 孟养荣 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 司怀军 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文国宏 省农科院马铃薯所书记研究员 师 祎 省种子总站科长 研究员 朱永永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科长研究员 张永祥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科长研究员
附件2 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领导小组
组 长 南小强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副组长 段彦东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成 员 齐向辉 县农技中心主任 李国华 县农技中心副主任 张治中 县农技中心副主任 赵仰徽 县农技中心副主任 相关乡镇乡镇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技中心,齐向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业务工作。
附件3 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县区技术小组 组 长:齐向辉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 副组长: 李国华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成 员:赵仰徽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任稳江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 任 亮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 张小红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李亚利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武江燕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牛婷婷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冯春艳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路亮霞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王利军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赵淑萍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刘学彬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任雯丽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李艳春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杨建红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何志学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农艺师 何晓燕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景卫国 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管理站高级农艺师 刘宏鹉 县种子管理站农艺师 李 甲 县农业执法队助理农艺师 李小翠 县农业执法队助理农艺师
附件4 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镇级 领导小组 组 长:马世虎 党委书记 邵云凤 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杨克义 党委副书记、刘寨村包村组长 组 员:蔡振鹏 党建办主任、陈庄村包村组长 李金龙 武装部长、甜水井村包村组长 姚丽红 副镇长、后湾村包村组长 胡亚奇 行政执法队队长、李塬村包村组长 徐守强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二塬村包村组 长 李 强 寨柯村包村组长 陈瑞忠 财政所所长、后沟村包村组长 张世伟 张湾村包村组长 马建雄 袁家埫村包村组长 王永奇 斜沟村包村组长 李亚红 李寨村包村组长兼党支部书记 朱耀强 一般干部 伏燕武 一般干部 卢 斌 刘寨村党支部书记 梁青禄 二塬村党支部书记 马 亮 斜沟村党支部书记 王克慧 后沟村党支部书记 元鹏玺 李塬村党支部书记 王 明 甜水井村党支部书记 杨绍明 寨柯村党支部书记 吴 强 陈庄村党支部书记 李军平 后湾村党支部书记 孙 赟 张湾村党支部书记 安 奎 元淌村党支部书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