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26204227458732362/2024-00004 生成日期: 2023-12-20
文       号: 关键字: 大豆,玉米,种植,技术,农业
所属机构: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机构:
关于印发《2023年刘家寨子镇轮作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会宁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12-20 17:19
浏览次数:

村委会

    根据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3年会宁县轮作试点实施方案及资金计划的通知》(会农发〔2023〕109号)精神,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重点工作任务,经研究制定了2023年刘家寨子镇轮作试点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刘家寨子镇人民政府

                     2023年428

2023年刘家寨子镇轮作试点实施方案

耕地轮作试点作为提高耕地质量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有效措施,对平衡土壤养分、防治病虫草害和提高粮食产量等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县农业农村局要求,结合我实际,上决定2023年继续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结合我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关键技术到位率,发挥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增产增收优势,切实把提高玉米、大豆产量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政治任务,着力推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要进一步提高站位,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坚持以增加粮食和大豆油料有效生产供给为总目标,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保障粮食和油料供给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粮食稳产增产、扩种大豆油料,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为保障粮食和油料供给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原则要求

一是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把粮食作物生产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巩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按照“宜粮则粮、应种尽种”的原则进行作物品种内部轮作,促进重要粮食作物生产,以轮作为抓手稳玉米、扩大豆,推动形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二是提升大豆油料产能。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全方位谋划、超常规推动,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高要求、更好效果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主要途径,切实提升大豆供给能力,推进油料产能提升。

三是构建合理耕作制度。在试点结合粮食和大豆油料生产实际,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着力打造粮油绿色标准化基地,相对集中连片实施,试点开展行政村为单位整建制推进,并对自愿参与的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进行适度补贴。

四是强化主体示范带动。坚持全链条、全要素、全方位推进,优先选择大规模种植粮油作物的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轮作和带状复合种植实施的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水平。引导粮油加工企业与产地对接,带动粮油产业链条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技术路径及补助方式

(一)目标任务

2023年我计划实施轮作任务面积1000亩,计划在元淌村,李寨村2个村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0亩,以最终上图核对面积为准,各试点任务承担在保证集中连片的基础上,按照每个示范片不少于300亩建设,全建立2个百亩核心攻关田,保证玉米产量与单作产量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尽可能多产大豆,确保种植收益不减;核心技术攻关区大豆玉米混合平均亩均增产10%以上;辐射带动示范区混合平均亩均增产5%以上;优质大豆、玉米良种覆盖率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化肥施用量较上年减少5%;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覆盖率100%,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5%,机械化程度达到90%。

(二)技术路径

重点通过扩间距、缩株距、增密度,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努力做到玉米大豆协同高产,确保收益不减。在探索解决当地粮食增产的同时,在重点养殖或种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玉米、大豆混合青贮技术,发展“玉-豆-畜”绿色循环农业。参照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播种,生产单元宽度以4.4m为宜,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不小于0.6-0.7m,大豆行距0.3m,大豆玉米行比6:4。

1.品种选择。玉米品种选择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株高适中、耐密植、宜机收的高产品种,主要推荐先玉335、五谷568、金穗1203等;大豆品种依据海拔而定,海拔1900m以上推荐选用耐荫、抗倒、早熟品种东豆339、中黄12号(2022年种植早熟品种)海拔1900m以下选择耐荫、耐密、抗倒、有限或亚有限结荚的高产品种,主要推荐中黄30、陇中黄602、佳禾2号、银豆5号等。

2.行比模式。主推“6+4”(6行大豆,4行玉米)、“3+2”(3行大豆,2行玉米)、“4+2”(4行大豆,2行玉米)、“4+4”(4行大豆,4行玉米)4种模式,同时探索“3+4”、“6+2”等模式。其中,“3+2”、“4+2”模式生产单元宽度2.2-2.4m,玉米行距40cm,大豆行距30cm,大豆与玉米行间距70cm,“3+2”模式和“4+2”模式玉米边际效应明显,两种作物光照均充足,易于追肥、打药等农事操作,均可实现机收;“4+4”模式(水地1.4*3幅宽)生产单元宽度4.2m,玉米采取宽窄行种植,行距70cm、40cm,大豆行距30cm,大豆与玉米行间距80cm;“6+4”模式生产单元宽度4.4m,玉米采取宽窄行种植,行距70cm、40cm,大豆行距30cm,大豆与玉米行间距70cm,“4+4”“6+4”模式玉米基本能稳产,大豆光照充足,实现多收一季豆,玉米和大豆都更易于机械操作。按不同区域推荐对应模式,沿黄灌溉区推荐“6+4”、“4+4”两种模式;旱作区主推荐“6+4”、“3+2”两种模式。

3.播种时间和方式。沿黄灌溉区采用机引或电动牵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覆膜)机一次完成覆膜播种作业,或采用机引或电动牵引2-4行专用大豆覆膜播种机、2-4行电动玉米覆膜播种机分别进行覆膜播种作业;大豆预计于4月上旬土壤封冻天气转晴即可播种,玉米4月中下旬播种,玉米播深4cm-5cm,大豆播深3cm-4cm。旱作区先采用机引或电动牵引覆膜机完成覆膜作业,播种时采用电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一次完成播种作业,或采用2-4行电动大豆点播机、2-4行电动玉米点播机分别进行播种作业;大豆预计于4月上中旬土壤封冻天气转晴即可播种,玉米4月中下旬播种,玉米播深4cm-5cm,大豆播深3cm-4cm。

4.播种密度。玉米采用双粒穴播,水地:玉米株(穴)距28-30cm(双粒),保证播种密度4000-4200粒/亩以上,有效株数力争达到3800-4000株/亩(按95%计);旱地:玉米株距36-40cm(双株),保证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密度与当地净作玉米相当(3000-3500株/亩),有效株数力争达到2700-3150株/亩(按90%计)。大豆穴距20cm,行距30cm,每穴3-4粒,每亩4150穴,有效株数力争达到9300-12500株/亩(按75%计)。肥力不足及肥料投入不足地块按农户自种穴距进行双粒点播即可。

5.合理施肥。西北地区玉米、大豆生育期长,玉米全生育期保证20~25kg/亩纯氮,大豆4-8kg/亩纯氮。根据带状复合种植系统大豆玉米的需肥特性,坚持“减肥、协同、高效、环保”的原则,结合不同种植区域主推技术和带状种植模式,以净作产量为目标产量,玉米控氮、大豆减氮,且分开施肥并做好标记采用播种施肥一体机同步完成播种施肥作业,肥料与种子间隔10cm。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区域,可将玉米全生育期比大豆多需要的肥料,在播种时借助播种机先施入玉米行侧,后期水肥一体化管理时,补齐剩余养分需求,保证玉米大豆养分供给充足;后期追肥区域,将大豆所需肥料整地时施入,后期玉米种植区追肥;肥力高的地块大豆带可不施氮肥,鼓励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000kg以上。

6.病虫草害防控及化控。田间杂草防控采取“封定结合”的策略,结合精选种子、深耕翻晒灭茬、适期播种、地膜覆盖等农业措施综合防控。化学除草以土壤封闭处理为主,力争全覆盖,减轻后期除草压力。后期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开展苗后定向茎叶喷雾除草,做好隔离定向措施,防止药害,对大豆带、玉米带分别除草,减轻杂草危害程度。针对玉米大小斑病、锈病、丝黑穗病、茎基腐病、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玉米螟、粘虫、红蜘蛛、蚜虫等玉米主要病虫害和大豆地下害虫、根腐病、立枯病、豆荚螟、食心虫、蚜虫、卷叶螟、红蜘蛛等大豆主要病虫害,采取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在作物不同生育防控关键期,采用高效植保器械开展统防统治,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化学控旺以大豆为主,根据大豆长势,可在大豆分枝期至初花期,选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50g/亩,兑水30-40kg进行茎叶喷施,控制旺长;若玉米出现旺长,可在玉米7-10片叶展开时喷施健壮素等化控剂,适度控制株高,改善群体结构。

(三)补助方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亩补贴200元(其中中央资金150元,省级资金50元),共计20万元(中央资金15万元,省级资金5万元)。采取先实施、后验收、再补助的程序,以现金补贴方式兑付补助资金。同时对于上安排的绿色种养循环、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购置补贴、社会化服务、病虫害防控等项目资金,可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主的轮作试点给予倾斜支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有关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有关落实任务起草技术方案,研究制定技术措施,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宣传和咨询服务。

(二)明确工作任务。要根据级方案,明确实施区域、任务目标、技术措施、补助方式、任务分工、保障措施等,承担试点任务的政府签订协议,对补助资金名册在乡村两级张榜公示。明确双方权利、责任和义务,保障试点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有序开展。对年度任务落实较好的,在下年度安排相关任务时优先考虑。

(三)做好上图工作。因地块特殊性及图纸张数的不确定性,为确保数据准确性,及时完成上图工作,指定土地确权汇总单位三和数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其相关数据分享委托公司为数据核对单位,按区域出地形航拍图,对照土地确权航拍图和到户矢量数据,将轮作地块一一标注出来,筛选出同一农户参与轮作的地块数和面积,汇总出总地块数和总面积,并完成勘错纠误工作,确保休耕地块信息无误。

(四)加强技术指导。政府实行包抓机制,分将包抓任务分解到具体的责任领导,具体包抓指导各面积落实、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等工作。省上已协调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机构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纳入玉米保险范畴,各要积极对接,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保险工作,力争做到应保尽保。

(五)加强督促检查。政府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试点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推动资金、技术和指导服务落到实处。对挤占、截留、挪用资金的,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因为省上将继续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任务地块进行辅助监测,所以要配合上根据土地确权登记的成果将承担轮作任务的名称、村组名称和地块四至信息尽快报农业农村局,以便及时上报监测。

(六)加强总结宣传。要于11月下旬前将本年度总结报告和下一年度拟开展试点计划、资金需求,报政府,经汇总后上班农业农村局争取明年项目资金。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轮作和大豆玉米带状复种的重要意义和有关要求,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试点工作,增强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同时,要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宣传试点取得的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