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26204227458732362/2023-00002 生成日期: 2023-09-25
文       号: 关键字: 玉米,大豆,种植,播种,农业
所属机构: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机构:
老君坡镇轮作试点实施方案
信息来源:会宁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9-25 16:10
浏览次数:

耕地轮作试点作为提高耕地质量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有效措施,对平衡土壤养分、防治病虫草害和提高粮食产量等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会宁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3年会宁县轮作试点实施方案及资金计划的通知会农发〔2023109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各级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粮食稳产增产、扩种大豆油料,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为保障粮食和油料供给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技术路径及补助方式

(一)目标任务

2023年计划实施轮作任务面积3741.83亩,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741.83亩,以最终上图核对面积为准,在保证集中连片的基础上,按照示范片不少于150亩建设保证玉米产量与单作产量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尽可能多产大豆,确保种植收益不减;核心技术攻关区大豆玉米混合平均亩均增产10%以上;辐射带动示范区混合平均亩均增产5%以上;优质大豆、玉米良种覆盖率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化肥施用量较上年减少5%;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覆盖率100%,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5%,机械化程度达到90%。

(二)技术路径

重点通过扩间距、缩株距、增密度,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努力做到玉米大豆协同高产,确保收益不减。在探索解决当地粮食增产的同时,在重点养殖乡镇或种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玉米、大豆混合青贮技术,发展“玉-豆-畜”绿色循环农业。参照西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播种,生产单元宽度以4.4m为宜,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不小于0.6-0.7m,大豆行距0.3m,大豆玉米行比6:4。

1.品种选择。玉米品种选择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株高适中、耐密植、宜机收的高产品种,主要推荐先玉335、五谷568、金穗1203等;大豆品种依据海拔而定,海拔1900m以上推荐选用耐荫、抗倒、早熟品种东豆339、中黄12号(2022年种植早熟品种)海拔1900m以下选择耐荫、耐密、抗倒、有限或亚有限结荚的高产品种,主要推荐中黄30、陇中黄602、佳禾2号、银豆5号等。

2.行比模式。全县主推“6+4”(6行大豆,4行玉米)、“3+2”(3行大豆,2行玉米)、“4+2”(4行大豆,2行玉米)、“4+4”(4行大豆,4行玉米)4种模式,同时探索“3+4”、“6+2”等模式。其中,“3+2”、“4+2”模式生产单元宽度2.2-2.4m,玉米行距40cm,大豆行距30cm,大豆与玉米行间距70cm,“3+2”模式和“4+2”模式玉米边际效应明显,两种作物光照均充足,易于追肥、打药等农事操作,均可实现机收;“4+4”模式(水地1.4*3幅宽)生产单元宽度4.2m,玉米采取宽窄行种植,行距70cm、40cm,大豆行距30cm,大豆与玉米行间距80cm;“6+4”模式生产单元宽度4.4m,玉米采取宽窄行种植,行距70cm、40cm,大豆行距30cm,大豆与玉米行间距70cm,“4+4”“6+4”模式玉米基本能稳产,大豆光照充足,实现多收一季豆,玉米和大豆都更易于机械操作。全县按不同区域推荐对应模式,沿黄灌溉区推荐“6+4”、“4+4”两种模式;旱作区主推荐“6+4”、“3+2”两种模式。

3.播种时间和方式。沿黄灌溉区采用机引或电动牵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覆膜)机一次完成覆膜播种作业,或采用机引或电动牵引2-4行专用大豆覆膜播种机、2-4行电动玉米覆膜播种机分别进行覆膜播种作业;大豆预计于4月上旬土壤封冻天气转晴即可播种,玉米4月中下旬播种,玉米播深4cm-5cm,大豆播深3cm-4cm。旱作区先采用机引或电动牵引覆膜机完成覆膜作业,播种时采用电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一次完成播种作业,或采用2-4行电动大豆点播机、2-4行电动玉米点播机分别进行播种作业;大豆预计于4月上中旬土壤封冻天气转晴即可播种,玉米4月中下旬播种,玉米播深4cm-5cm,大豆播深3cm-4cm。

4.播种密度。玉米采用双粒穴播,水地:玉米株(穴)距28-30cm(双粒),保证播种密度4000-4200粒/亩以上,有效株数力争达到3800-4000株/亩(按95%计);旱地:玉米株距36-40cm(双株),保证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密度与当地净作玉米相当(3000-3500株/亩),有效株数力争达到2700-3150株/亩(按90%计)。大豆穴距20cm,行距30cm,每穴3-4粒,每亩4150穴,有效株数力争达到9300-12500株/亩(按75%计)。肥力不足及肥料投入不足地块按农户自种穴距进行双粒点播即可。

5.合理施肥。西北地区玉米、大豆生育期长,玉米全生育期保证20~25kg/亩纯氮,大豆4-8kg/亩纯氮。根据带状复合种植系统大豆玉米的需肥特性,坚持“减肥、协同、高效、环保”的原则,结合不同种植区域主推技术和带状种植模式,以净作产量为目标产量,玉米控氮、大豆减氮,且分开施肥并做好标记采用播种施肥一体机同步完成播种施肥作业,肥料与种子间隔10cm。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区域,可将玉米全生育期比大豆多需要的肥料,在播种时借助播种机先施入玉米行侧,后期水肥一体化管理时,补齐剩余养分需求,保证玉米大豆养分供给充足;后期追肥区域,将大豆所需肥料整地时施入,后期玉米种植区追肥;肥力高的地块大豆带可不施氮肥,鼓励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1000kg以上。

6.病虫草害防控及化控。田间杂草防控采取“封定结合”的策略,结合精选种子、深耕翻晒灭茬、适期播种、地膜覆盖等农业措施综合防控。化学除草以土壤封闭处理为主,力争全覆盖,减轻后期除草压力。后期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开展苗后定向茎叶喷雾除草,做好隔离定向措施,防止药害,对大豆带、玉米带分别除草,减轻杂草危害程度。针对玉米大小斑病、锈病、丝黑穗病、茎基腐病、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玉米螟、粘虫、红蜘蛛、蚜虫等玉米主要病虫害和大豆地下害虫、根腐病、立枯病、豆荚螟、食心虫、蚜虫、卷叶螟、红蜘蛛等大豆主要病虫害,采取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在作物不同生育防控关键期,采用高效植保器械开展统防统治,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化学控旺以大豆为主,根据大豆长势,可在大豆分枝期至初花期,选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50g/亩,兑水30-40kg进行茎叶喷施,控制旺长;若玉米出现旺长,可在玉米7-10片叶展开时喷施健壮素等化控剂,适度控制株高,改善群体结构。

(三)补助方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亩补贴200元(其中中央资金150元,省级资金50元),共计600万元(中央资金450万元,省级资金150万元)。采取先实施、后验收、再补助的程序,以现金补贴方式兑付补助资金。同时对于县上安排的绿色种养循环、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购置补贴、社会化服务、病虫害防控等项目资金,可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主的轮作试点给予倾斜支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上成立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统筹协调推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沟通,进展调度、监督检查等工作,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复合种植任务。

二)加强技术指导。技术指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抓好技术培训、栽培措施和试验示范的落实,以及数据采集、资料的统计整理和工作总结的撰写等,确保全镇示范片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严格督导考核镇上将与任务村签订目标责任书,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纳入2023年农业生产督导重点工作,适时开展检查督导,推动政策、资金、技术和面积落到实处,建立镇级负责、村级监管、主体落实的运行机制,加大任务落实力度,靠实工作责任,力争实现“玉米亩产量不减少,多收半亩豆”的目标

)加强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轮作和大豆玉米带状复种的重要意义和有关要求,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试点工作,增强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同时,要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宣传试点取得的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