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应变新形势新任务,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防范化解突出矛盾风险隐患为着力点,以思路创新、机制变革、作风转变、责任重构为突破口,坚持服务、防范、打击、治理、塑造综合施策,推动主动创稳全面开局成势,安全稳定态势持续向好,让平安的阳光照耀千家万户。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把化解现实矛盾问题作为主动创稳的突破重点,聚焦涉众金融、房地产、劳动关系、教育医疗、历史遗留等领域现实矛盾问题,常态排摸、调研分析、攻坚化解。
一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常态化滚动排查现实矛盾问题,建立省市县三级分类管理机制,采取“清单责任+专班攻坚+研判调度”方式,一项一项攻坚化解,有效防止风险升级、外溢,全力将隐患消除于萌芽、将风险消弭于无形、将矛盾消解于未发。全省现实矛盾问题化解率达到90%以上。一年来,省人社厅推动解决欠薪案件5500余件,追回拖欠工资5.22亿元。
全省通过一系列防范有力有效的化解措施,防止了一大批矛盾问题“暴雷”。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全省各地各部门特别是政法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大力推进网格管理实战化、综治中心实战化、“三调对接”实战化、信息平台实战化,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断夯实基层创稳工程底板。
一年来,全省各地进一步规范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统一划分网格和配备专职网格员3.4万个(人),选聘1.47万名乡村创稳网格员,开展万名网格员能力提升行动和“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大力推进县级综治中心“1厅+N室”和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实战实用阵地建设,县乡两级均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平台,健全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综治中心成为社会矛盾纠纷的“集散地”。一年来,全省各地全面推进诉调对接工作,86个县(市、区)设置调解场所350个,进驻各类调解力量2100余人,诉前成功调解案件8.2万件。探索推动警调对接、访调对接,将派出所矛盾纠纷类警情、重点信访事项推送综治中心跟踪化解。总结推广兰州“小兰帮办”、白银“码上反映·马上办理”等做法,线下设立受理窗口、线上建立平台,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人管。前瞻治理,源头预防。全省大量社会显性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倒金字塔”结构分布问题开始扭转。兰州市西固区委政法委、天水市人民检察院、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镇被表彰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以法为本,奉法利民。全省政法机关坚持执法司法为民,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全省政法机关全面加强执法司法监督,完成全国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检查。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攻坚实施意见,化解影响法治化营商环境突出问题93件。全省法院扎实开展积案清理,积案清理进度位列全国第一。一年来,全省进一步深化执法司法改革,出台《全面深化落实政法改革若干措施(2023-2027年)》,制定36项深化政法改革任务责任清单,健全相互制约监督机制,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司法。扎实开展全省政法系统“铸忠诚警魂”活动,着力锻造堪当重任的陇原政法铁军,为主动创稳提供坚实执法司法保障。宣传贯彻新制定的《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全面实施法治甘肃建设“一规划两方案”,推动主动创稳法治化。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全省执法司法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主动创稳工作质效明显提升,维护稳定的法治防线进一步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