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26204227458732362/2024-00005 生成日期: 2024-12-19
文       号: 关键字: 肉羊,合作社,产业,项目,带动
所属机构: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机构:
会宁县大沟镇韩家岔村发展肉羊养殖产业项目提升实施方案
信息来源:大沟镇
发布时间:2024-12-19 11:10
浏览次数:

为加快全肉羊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肉羊产业链,全面提升肉羊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根据《2023年甘肃省千万只肉羊产业带建设工作方案》《白银市千万只优质肉羊产业集群创建方案》《会宁县肉羊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精神,结合全镇实际,依托会宁县韩家岔村惠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肉羊养殖基础,继续在韩家岔村投资建设滩湖羊杂交繁育基地、一并打造全镇村集体经济示范点,辐射带动全镇以及周边乡镇肉羊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会宁县人武部政工科、保障科会同会宁县大沟镇党委、政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养殖业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及市委市政府提出“产业兴市”的部署要求,立足全县饲草料资源优势和现有养殖基础,抢抓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甘肃中部沿黄千万只肉羊产业带建设、白银千万只优质肉羊产业集群创建等良好机遇,按照“抓场带户扩规模,良种扩繁提质量,延伸链条增效益”的思路,因地制宜、深挖潜力,着力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良种化覆盖率,打造肉羊产业体系,推动合作社经营模式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变,切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二、主要目标

通过在韩家岔村引进肉羊新品种,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标准化肉羊育种基地,同时创建全镇村集体经济示范点,采取“以村带镇”的方式,以会宁县韩家岔村惠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链主企业与全镇其他7个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142户肉羊规模养殖户,形成利益链接带动关系,辐射带动农户参与肉羊养殖。计划建成年存栏300只肉羊繁育基地1处,到2026年底,肉羊繁育基地年存栏达到400只,辐射带动全镇肉羊饲养量达到15万只以上,全镇肉羊良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比例达到50%以上,羊产业链产值达到2千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从羊产业中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

三、目前现状

大沟镇韩家岔村惠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4月17日,位于会宁县大沟镇韩家岔村东坡社,占地面积25亩左右,注册资金500万元,通过地方自筹金和中铁二十一局、白银市机关事务局、会宁县人民武装部等帮扶单位帮扶投资,目前固定员工8人,现有较为完善的基本工器具,包括粉碎机、铡草机、拌料机等;拥有羊圈(舍)320间,面积2000㎡,人员住宿办公室6间,员工食堂1间,占地面积200㎡,三项动力电自来水等基本设施配备齐全

四、提升改造内容

1、引进滩羊种公羊10只(8000元/只),湖羊种母羊300只(1400元/只),种公羊10月龄以上,体重70公斤以上,种母6月龄以上,体重30斤以上共计50万元

2、新建羊舍720㎡(长60米,宽12米,栏长6米,宽5米,双列,饲喂道2.2米)每平方500元,共计36万元

3、配套羊水碗40个、6平方两芯电缆150米、工业插板40个、150w保温灯60个保育箱10个、安装监控设施,共计10万元

4、流动资金(饲草料、劳务费)20万元。

五、资金概算与来源

项目估算总投资116万元资金来源为帮扶单位投资,其中甘肃省军区投资100万元、会宁县人民武装部投资16万元。

六、项目效益

(一)经济效益。项目启动实施后,合作社养殖规模预计达到800只左右,年出售羔羊500只左右,每只羔羊按500元计算,约收入25万元,扣除人工费、饲草料费用、水电、防疫物资等饲养成本,年收入将达到10万元左右每年将提取收入的50%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同时将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增收,合作社和农户饲养良种肉羊后所产羔羊每只可增收200元以上,合作社和农户向精深加工中心交售肉羊每只可增收100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肉羊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带动周边从事肉羊产业的饲草种植、良种繁育、集中育肥、市场销售等部分环节主体和农户共同发展、共同受益。通过该合作社向全镇肉羊养殖农户无偿提供种公羊,进行品种改良,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农户发展肉羊产业,扩大养殖规模,到2025年底,全镇肉羊规模养殖户达到200户以上,肉羊存栏量达到5万只以上,2026年底,全镇肉羊规模养殖户达到300户以上,肉羊存栏量达到6万只以上,肉羊养殖饲养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服务体系基本完善,辐射带动全镇1480户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带动企业或合作社新发展3-5家饲料加工场;带动合作社搞育肥、农户搞繁育,形成“千家万户繁育、大场大户育肥”的肉羊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实现产业兴旺;吸纳本村以及邻村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可安排饲养员、技术指导员、防疫员、销售员、驾驶员等就业岗位10人以上。

(三)生态效益。项目建设可为种植业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源,经过熟化后能培肥地力、优化土质结构、改良土壤,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随着肉羊饲养量的不断增长,可带动饲草产业大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通过青贮、裹包等方式,每年回收利用秸秆1200吨左右,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及丢弃浪费,切实保护了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项目的环境、生态效益良好,完全符合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性社会的政策方向。

七、经营模式

项目建成投产后,形成肉羊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带动周边从事肉羊产业的饲草种植、良种繁育、集中育肥、市场销售等部分环节主体和农户共同发展、共同受益。通过滩湖扩繁,为农户提供滩湖母羊,进行品种改良,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农户发展肉羊产业,扩大养殖规模

八、组织机构

理事会:合作社成立理事会,理事长为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成员从本社成员中选举产生。理事会需确保合作社的运营符合章程的规定,并监督成员遵守章程,同时负责组织和领导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全权处理合作社的一切民事活动,确保合作社的正常运转和高效管理。

监事会:合作社成立监事会,由出资人及监管人组成,对合作社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进行全程监督。

出资人:甘肃省军区会宁县人民武装部

监管人:会宁县人武部大沟镇人民政府。

九、管理制度

合作社聘请喂养人员若干名,由镇政府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包括喂养人员管理、肉羊出入栏、饲草料采购等;合作社日常财务开支按规定程序审批,各类账务由镇政府会计负责记账,同时合作社财务实行月公开制度,由理事会、监事会负责将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账目,逐笔逐项向全体成员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十、资产权属

韩家岔村肉羊养殖场所有权归属于韩家岔村集体所有,资产的管理权由韩家岔村集体依法行使,包括组织实施全体成员会议通过的有关集体资产管理的决议、决定,制定和执行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经营者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等。韩家岔村集体有责任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增值。

十一、保障措施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会宁县人武部副部长、大沟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包村组长、村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为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本项目由会宁县人武部、大沟镇政府实施监督,由韩岔包村组长和村“两委”班子做好项目实施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

2、在种羊引进时,供货单位必须提供种畜禽生产许可证正本复印件、种羊监测报告原件、产地动物防疫证明原件、动物运输检疫证明原件,种羊到货后观察期为1周,运输途中和观察期内损耗由供货单位承担。

3、坚持把督查检查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加强技术指导,做好规划、设计和技术咨询服务。同时镇上将分阶段定期不定期的督、抽查、检查和验收,全面促进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