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路上】会宁:整治撂荒地 盘活土地促增收原创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会宁电视台 2023-08-25 17:51 发表于甘肃

初秋时节,走进柴家门镇宝川岔村荞麦种植基地里,漫山遍野的荞麦花竞相开放,成片成片粉红色的荞麦花开地盛艳。可谁也想不到,眼前的丰收田在以前还是无人问津的撂荒地。荞麦盛花期的到来,也吸引了像张守国这样“随花迁徙”的养蜂人。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三十多箱蜜蜂在山野之间忙碌着,把沁人心脾的花香酿进香甜的荞花蜜里。

今年村里荞麦种植面积很大,为我们养蜂人也带来了很大好处。现在荞花蜜在会宁市场上也是有口碑的,荞花蜜味道新鲜可口,预计今年的蜂蜜要比去年增加一百多斤。


我在这个合作社干了两年了,离家近,能挣到钱,我很高兴。

我用撂荒地种杂粮,带动百姓一起干,绝对不让地荒,去年的收成还可以,墒情好,长势也好,带动农民种了六七百亩的荞麦,明年继续种下去。同时,带动周边的老百姓发家致富。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严守耕地红线,宝川岔村加快撂荒地整治力度,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合作社代种等多条途径整治撂荒地4000余亩。为了让撂荒地变成“摇钱树”,村委会在充分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将整治后的撂荒地全部流转给种粮大户及合作社代耕代种,推动了全村种植业实现了稳产增产、结构优化。今年全村共种植全膜玉米4500多亩、黑膜马铃薯3100多亩、冬小麦900多亩、小杂粮3500多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0多亩。

在宝川组、吴岔组、八湾组及秦湾组打造了3000余亩荞麦种植片带,目前长势非常好,预计亩产将达到400斤以上。为了拓宽增收渠道,在王庙组推广种植中药材(藏红花)100多亩,目前已完成藏红花采摘,每亩收入达到2000多元,增收效果明显。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好撂荒地整治成效,深入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养殖大户+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确保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会宁县统筹谋划,把撂荒地整治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撂荒土地整治工作,从根本上保障群众“粮袋子”,稳步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柴家门镇坚持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整合涉农项目,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小杂粮、蔬菜、肉牛、肉羊等特色农产品,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进乡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盯农民收入这个主点,持续壮大户内产业,培育新型农民,推动产业兴旺,努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