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26204227458732362/2023-00003 生成日期: 2023-09-26
文       号: 关键字: 撂荒,整治,种植,增收,荞麦
所属机构: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机构:
【乡村振兴在路上】会宁:整治撂荒地 盘活土地促增收
信息来源:会宁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3-09-26 10:46
浏览次数:

【乡村振兴在路上】会宁:整治撂荒地 盘活土地促增收

原创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会宁电视台 2023-08-25 17:51 发表于甘肃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
农民安身之本
会宁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基本农田“非粮化”
通过积极统筹谋划
稳步推进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
把撂荒地变成增收的“希望田”
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图片


图片

初秋时节,走进柴家门镇宝川岔村荞麦种植基地里,漫山遍野的荞麦花竞相开放,成片成片粉红色的荞麦花开地盛艳。可谁也想不到,眼前的丰收田在以前还是无人问津的撂荒地。荞麦盛花期的到来,也吸引了像张守国这样“随花迁徙”的养蜂人。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三十多箱蜜蜂在山野之间忙碌着,把沁人心脾的花香酿进香甜的荞花蜜里。


图片

养蜂人 张守国:


图片


今年村里荞麦种植面积很大,为我们养蜂人也带来了很大好处。现在荞花蜜在会宁市场上也是有口碑的,荞花蜜味道新鲜可口,预计今年的蜂蜜要比去年增加一百多斤。


图片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为加快恢复撂荒地生产步伐
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
2022年
会宁县鹏霞种养家庭农场
在柴家门镇宝川岔村
共流转撂荒土地700亩
用于种植甜荞和苦荞
以实际行动
助力农村耕地撂荒整治攻坚行动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挣钱顾家两不误


图片

柴家门镇宝川岔村村民 张淑合:


图片


我在这个合作社干了两年了,离家近,能挣到钱,我很高兴。


图片

柴家门镇宝川岔村鹏霞种养家庭农场负责人 王军仁:


图片


撂荒地种杂粮,带动百姓一起干,绝对不让地荒,去年的收成还可以,墒情好,长势也好,带动农民种了六七百亩的荞麦,明年继续种下去。同时,带动周边的老百姓发家致富。


图片

图片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严守耕地红线,宝川岔村加快撂荒地整治力度,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合作社代种等多条途径整治撂荒地4000余亩。为了让撂荒地变成“摇钱树”,村委会在充分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将整治后的撂荒地全部流转给种粮大户及合作社代耕代种,推动了全村种植业实现了稳产增产、结构优化。今年全村共种植全膜玉米4500多亩、黑膜马铃薯3100多亩、冬小麦900多亩、小杂粮3500多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0多亩。


图片

柴家门镇宝川岔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李树阳:


图片


在宝川组、吴岔组、八湾组及秦湾组打造了3000余亩荞麦种植片带,目前长势非常好,预计亩产将达到400斤以上。为了拓宽增收渠道,在王庙组推广种植中药材(藏红花)100多亩,目前已完成藏红花采摘,每亩收入达到2000多元,增收效果明显。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好撂荒地整治成效,深入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养殖大户+农户”产业发展模式,确保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图片

让撂荒地真正“活”起来
不仅能为群众增收打牢基础
更能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图片
会宁县统筹谋划,把撂荒地整治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撂荒土地整治工作,从根本上保障群众“粮袋子”,稳步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带动更多的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图片

柴家门镇副镇长 杨刚:


图片


柴家门镇坚持因地制宜,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整合涉农项目,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小杂粮、蔬菜、肉牛、肉羊等特色农产品,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进乡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盯农民收入这个主点,持续壮大户内产业,培育新型农民,推动产业兴旺,努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