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6204227458732362/2024-199402 | 生成日期: | 2024-08-08 |
文 号: | 关键字: | 会宁县,文芥,生产,文,合作社 | |
所属机构: |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 发布机构: |
会宁:小小“文芥”书写产业振兴“大文章” | |
信息来源:会宁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8-08 15:18
浏览次数:
|
|
|
|
黄金散尽赠朝霞,娇蕊含羞匿绿荚。在会宁县有这样一种与油菜籽很相似的作物,它就是芝麻菜,当地百姓也叫它“文芥”。眼下,正值文芥成熟期,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抢抓晴好天气,开展夏收作业,田间一派劳作收获的喜悦景象。 走进会师镇文芥种植基地,可见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作业。得益于撂荒和土地流转,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种植文芥,不仅将这些原本“沉睡”的土地盘活、实现了撂荒土地“应耕尽耕”,还带动了当地农业提质增效。 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德明:今年一共种了600亩文芥,一亩能收200斤左右。现在文芥的价格是4元,一亩能挣800元左右,减去成本一亩能收500元左右,收入效益还是挺可观的。 张斌从事农机手工作已有6年,凭借成熟的驾驶技能以及从业经验,成为了合作社里的“业务骨干”。他告诉记者,这些文芥他与搭档三天就能全部收完。 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农机手 张斌:我做这个工作6年了,现在开的机械省时、省力、收的也干净。机械的快慢、割台的高低、转速的高低都凭自己的经验操作,开的好的师傅收的产量比较高一些。 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德明:我们合作社工作的比较快,我们有8名司机,一天出4台收割机能收160亩左右。 良田配良机,良田配良技。在会宁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的政策推广和农机化新技术培训下,文芥收割按下“加速键”,切实减轻了农户作业强度,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粮减损取得明显成效,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 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德明:刚开始从小型拖拉机到现在的大型拖拉机,我现在有久保田954拖拉机6台、沃得收割机4台、大型机器11台。 会宁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 刘向东:我们依托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联合省、市农机推广部门和有关科研院所,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推广适合我县丘陵山区作业的各类粮食生产机械化机械。同时,我们还提供农机手培训,农机机械维修指导服务等工作,有力提升了全县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为全县粮食安全提供了农业机械保障。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作为一种油料作物,文芥既能成为肥沃土地的养料,又能做成一道道美食,还能与胡麻搭配榨出口味香浓的食用油。今年,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又购入了1台榨油机、1座120吨烘干塔和1组清晾脱壳磨面一体化生产线,申请注册了农产品商标“勤陇”,积极探索文芥等农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加工到产品销售的精细化路子,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特别是推动文芥种植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扩大粮油生产规模,让文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让菜油飘香致富路。 会宁县金芋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德明:之前是在卖原粮,今年安装了榨油机、磨面机,从种植到生产到销售是自种自销,把文芥、胡麻、杂粮面、苦荞面这些全部变成产品,让消费者吃到会宁最原始、原汁原味的面和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