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6204227458732362/2025-199463 | 生成日期: | 2025-04-28 |
文 号: | 关键字: | 监测,设置,要求,标准,排污 | |
所属机构: |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 发布机构: |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有关负责人就《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HJ1405—2024)答记者问 | |
信息来源: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4-28 10:39
浏览次数:
|
|
|
|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有关负责人就《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HJ1405—2024)答记者问 前期,生态环境部发布《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HJ1405—2024)(以下简称《技术规范》)。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有关负责人就《技术规范》制定的目的、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技术规范》出台的意义是什么? 答:污染物监测是客观评价排污单位排放状况和治污水平,推动其依法排污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规范设置污染物排放口监测点位是获得真实准确全面的监测数据的前提。《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均明确要求排污单位应当按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规定建设规范化污染物排放口,为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生态环境部组织制定了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统一和细化了相关技术要求,支撑排污单位依法履责,为生态环境部门依法监管提供依据。
问:《技术规范》制定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一是统一技术要求。目前,GB/T16157、HJ/T397、HJ75等十余项标准中都有关于监测点位设置的要求,但对监测断面位置、梯架设置等的要求不尽一致,给排污单位带来困扰。二是完善技术内容。充分考虑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增加了监测梯架设置、视频监控安装、风险源警示监控、信息标识牌等通用性要求,保证监测点位的可达性和监测人员的安全性。三是增加点位管理要求。规定监测点位日常运行维护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监测点位建设、管理、变更的全过程管理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污染源监测和环境监管执法提供有力支撑。
问:《技术规范》主要对点位设置做了哪些规定? 答:本标准重点对点位设置的三部分内容进行了规定,一是明确了废气及污水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中,监测断面、监测孔、工作平台、梯架等的具体技术要求;二是明确了点位信息标志牌的技术规格、信息内容以及安全要求等内容;三是明确了排污单位对排放口监测点位进行管理的要求。
问:如何保障《技术规范》落地实施? 答:一是合理设置标准的过渡期。考虑到现有企业的监测点位规范性改造,通常在两年一次的大修停产期间开展,本标准的实施时间为2027年1月1日,为现有企业设置两年的过渡期,留出充足的改造时间。二是做好标准宣贯工作。面向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和排污单位加大宣贯培训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做好标准解读,及时解决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依照标准规定,对有改造需求的企业加强指导帮扶,推动企业规范设置监测点位,提升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问:排污企业在执行《技术规范》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新建企业应按照本标准设置监测点位,已有企业应在标准实施之日前,尽快完成监测点位升级改造。本标准比原来标准的规定更加完善,按照新标准设置监测点位或完成升级改造的企业,是满足旧标准要求的,不会出现因新旧标准规定不一致而被处罚的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