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6204227458732362/2024-00008 | 生成日期: | 2024-09-18 |
文 号: | 关键字: | 预算,绩效,评估,管理,项目 | |
所属机构: |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 发布机构: |
事前绩效评估与预算评审的结合运用 | |
信息来源: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4-09-18 16:42
浏览次数:
|
|
|
|
事前绩效评估与预算评审的结合运用
2024年,我县将事前绩效评估和预算评审二者结合起来,同步运用,使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的第一环节与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发力,促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当然,二者存在异同点,相同之处在于一是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二者都是为了在既有财政资源基础上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二是实施对象上具有一致性,事前绩效评估涉及对项目投入产出和成本的评估,包含了预算评审的内容,而预算评审在实践操作中,同样会对财政支出项目资料完整性、立项必要性、方案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审核,二者在实施内容上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三是组织模式上具有一致性,二者实施对象、实施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需要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四是结果运用上具有一致性,二者作为项目库管理的审核手段,有利于完善项目储备,加强立项和预算编审的审慎性。二者的结果直接服务于预算决策,能够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前端将问题消弭于萌芽阶段,促进预算部门单位改进预算决策。二者不同点在于:一是定位不同,事前绩效评估是在政策项目入库前进行的可行性论证,目的是评估是否可行,也就是预“事”;预算评审是在政策项目入库后、预算安排前进行的审核工作,目的是评价预算编制是否合理,经费测算是否科学,也就是预“钱”。二是方式不同,事前绩效评估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必要性、合理性、经济性、可行性和合规性等内容进行评估,形成评估得分和是否予以支持的定性评估结论。预算评审对项目各项预算内容细化分解、定量分析,明确项目预算的具体支持规模,发挥着定量基础和技术支撑作用。 根据事前绩效评估及预算评审异同处,综合分析二者结合运用方式方法: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全面融合。事前绩效评估和预算评审应当建立联动机制,解决预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两条线”“两张皮”的问题,加强预算绩效编审力度,以绩效目标作为评估评审标准,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建立完善政策、项目以及部门整体共性事前绩效评估指标框架,构建全行业多领域预算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与基本公共服务标准、预算项目支出标准等衔接匹配,推动事前绩效评估和预算评审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结果运用的全面融合。二是简化实施过程,提高效率。事前绩效评估和预算评审关系密切,在财政内部应当具有统一的归口部门或规范的协作程序。针对二者流程特点,合并“同类项”,建立健全事前绩效评估和预算评审联动机制管理办法、业务流程等,厘清各方工作职责,形成“一份资料、一次提交、融合开展、同时办好”的工作模式,可避免项目单位资料报送、中介机构和专家选用管理、现场评估评审等工作环节的重复性,解决当前部门预算管理服务中存在的“各管一段”“多头联系”问题,提高办事效率,节约行政资源。三是健全监督模式,加大管理。财政拓宽参与途径。建立“参与式预算”机制,提高预算公开透明度,拓宽社会公众参与政府预算决策的深度和广度,推进“阳光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第三方机构绩效考评机制,对其执业和履约情况进行追踪回访和监督落实,审核其服务结果和工作报告,考评服务态度、职业道德、行业规范等,强化结果运用。对专家意见既要充分吸纳,又要分析研判、科学论证,为预算决策把好舵、定好向;“打铁还需自身硬”,县财政将创新培训方式,打造预算绩效管理优秀干部队伍,做好人才战略储备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