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金色品牌 建设教育强县——会宁县教育工作回眸

发布时间:2024-04-10 来源:会宁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擦亮金色品牌 建设教育强县

——会宁县教育工作回眸


过去的一年,会宁县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不断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持续扩大金色教育品牌效应,为建设教育名县赋能。

凝心铸魂,在感恩奋进中守好育人阵地。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在感恩奋进中坚决守好育人阵地。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优化党组织43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8人、发展党员43人,举办全县中小学书记(校长)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书记和校(园)长472人。

五育并举,在全面发展中提升教育质量。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目标,努力打造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和县域特色的育人体系。成立全县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巡讲活动22场次。制定《会宁县新时期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开展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活动。加强社团建设和艺术展演,承办全县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参加师生2000余人。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完善课后服务门类,积极开展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及拓展训练,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和监管,部门联动开展执法督查5次。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3%。

优化资源,在枝叶关情中传导民生温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要务,持续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投入资金1.3亿元,实施教育项目60个,建设校舍5.2万平方米,维修校舍1.3万平方米。35个为民办实事“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改厕所”项目和县第八幼儿园建设项目全部完工投入使用,新增学位990个。投资334万元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省级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示范校建设工作,覆盖农村中小学60多所。

引才用贤,在奋勇争先中增强干事本领。引进补充教师111人,其中高层次师资26人。选派77名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走教,安排87名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顶岗培训,组织464名教师参与县域内交流轮岗,通过招考方式为城区中小学选拔补充教师156人。优化调整教育管理干部96人次。落实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培训教师1.1万人次。成立会宁教育发展促进会,表彰教师1506人,发放奖励资金340万元。

高位发展,在创新驱动中激发办学活力。全面推进城乡教学共同体建设,成立三级教学共同体43个,开展教师研培活动1078次,同步课堂示范课253节,精品课送教下乡485节。组织召开全县高考备考、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办“设计有效作业,优化课堂教学”全县中小学优质课竞赛活动,聘任第八届县政府督学,选聘乡镇辅导员和兼职教研员125人,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等工作。

建设品牌,在积厚成势中实现新的跨越。出台《关于加快会宁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县的实施意见》精神,持续扩大教育名县效应。以会宁一中“省级卓越高中”建设和县第一幼儿园“省级领航幼儿园”建设为引领,全面拉动窗口学校争先创优工作,创评市级以上各类示范学校61所,会宁一中被列为“甘肃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培育学校”,桃林中学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称号。会宁县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县教育局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枝阳中学学生杜依华被评为“2023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王双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擦亮金色品牌 建设教育强县——会宁县教育工作回眸

来源:会宁县人民政府 | 作者:姚虎栋
日期: 2024-04-10 | 阅读:

擦亮金色品牌 建设教育强县

——会宁县教育工作回眸


过去的一年,会宁县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不断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持续扩大金色教育品牌效应,为建设教育名县赋能。

凝心铸魂,在感恩奋进中守好育人阵地。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在感恩奋进中坚决守好育人阵地。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优化党组织43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8人、发展党员43人,举办全县中小学书记(校长)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书记和校(园)长472人。

五育并举,在全面发展中提升教育质量。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目标,努力打造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和县域特色的育人体系。成立全县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巡讲活动22场次。制定《会宁县新时期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开展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活动。加强社团建设和艺术展演,承办全县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参加师生2000余人。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完善课后服务门类,积极开展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及拓展训练,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和监管,部门联动开展执法督查5次。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3%。

优化资源,在枝叶关情中传导民生温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要务,持续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投入资金1.3亿元,实施教育项目60个,建设校舍5.2万平方米,维修校舍1.3万平方米。35个为民办实事“建宿舍、扩食堂、增学位、改厕所”项目和县第八幼儿园建设项目全部完工投入使用,新增学位990个。投资334万元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省级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示范校建设工作,覆盖农村中小学60多所。

引才用贤,在奋勇争先中增强干事本领。引进补充教师111人,其中高层次师资26人。选派77名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走教,安排87名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顶岗培训,组织464名教师参与县域内交流轮岗,通过招考方式为城区中小学选拔补充教师156人。优化调整教育管理干部96人次。落实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培训教师1.1万人次。成立会宁教育发展促进会,表彰教师1506人,发放奖励资金340万元。

高位发展,在创新驱动中激发办学活力。全面推进城乡教学共同体建设,成立三级教学共同体43个,开展教师研培活动1078次,同步课堂示范课253节,精品课送教下乡485节。组织召开全县高考备考、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办“设计有效作业,优化课堂教学”全县中小学优质课竞赛活动,聘任第八届县政府督学,选聘乡镇辅导员和兼职教研员125人,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等工作。

建设品牌,在积厚成势中实现新的跨越。出台《关于加快会宁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县的实施意见》精神,持续扩大教育名县效应。以会宁一中“省级卓越高中”建设和县第一幼儿园“省级领航幼儿园”建设为引领,全面拉动窗口学校争先创优工作,创评市级以上各类示范学校61所,会宁一中被列为“甘肃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培育学校”,桃林中学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称号。会宁县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县教育局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枝阳中学学生杜依华被评为“2023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王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