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会宁县博物馆 揭秘镇馆之宝《西园雅集图》
会宁县博物馆讲解员 杨华:每一件珍贵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今天带大家一起来欣赏会宁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园雅集图》,作者是金廷标。他是清代著名的宫廷画师,乾隆二十五年(1760)弘历南巡,金廷标呈献《白描罗汉册》,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于是被选入宫廷作画,他的不少画作被乾隆皇帝题咏,并命人装裱后收藏,在《石渠宝笈》中就登录了81幅作品,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深受乾隆皇帝赏识的宫廷画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画面内容。
近距离感受文物魅力,了解家乡历史文化。走进会宁县博物馆,一幅长3.5米、宽1.3米的唯美画面扑面而来,《西园雅集图》描绘的是宋代的文人学士在松竹繁茂、山花烂漫、流水潺潺的园林中雅集的场面,共绘制了主仆共23个人物,形态各异,画法精妙,笔触工细,篇幅宏大。
会宁县博物馆讲解员 杨华:我们先来看画面的右侧,一老者居中作画,三人观赏,其中乌帽长须的老者为苏东坡先生,右侧头戴仙桃巾为西园主人,他也是北宋的驸马都尉王诜,他对面所坐的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蔡肇,而他左侧所坐的是词人李之仪。
站在《西园雅集图》画前,给人一种文人笔墨和心灵完美融合的感觉,人物神态各异。特别是画面中16位宋代的文人学士或坐或站,三五人在一起吟诗作画,谈笑自若,人物清晰可见,山石、树木、草木线条清晰,整个画面设色淡雅、构图疏朗。
会宁县博物馆讲解员 杨华:画面中间四学士以石为凳,散坐于树石之间,左手扶石、右手拿书者为苏辙,而手拿芭蕉扇者为黄庭坚,背对我们而坐、弹琴者是道人陈碧虚,在陈碧虚对面所坐的是北宋著名的词人秦观。园林中溪水潺潺有声,一学士居中挥毫题壁,一人侧立观看,一小童子正手捧墨砚。而居中题壁的学士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仰首观望者为大收藏家王钦臣,在溪水左侧翠竹林中,圆通大师正在蒲团打坐,对面谛听者为大学士刘泾。
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一直是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场景一再出现于历代绘画之中,千载之下,仍令后人遥想追慕。
会宁县博物馆讲解员 杨华:溪水下方棕榈树旁,以石为案,一学士正在居中作画,四人观赏,其中居中作画的学士为北宋著名的人物画家李公麟,他也是这幅作品《西园雅集图》最初的创作者,而他身后左手搭在他肩膀上的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他对面所坐的是宋代诗人张耒,而他身后白发老者为郑靖老。
据了解,《西园雅集图》是会宁县文化馆画家庄田夫在1970年去郭城驿公社采风时发现的。当时,他看见一堆废画纸堆在地上,随手捡起,看到上面写有“臣金廷标恭绘”,经过整理后发现是一幅巨型的宫廷绘画。
会宁县博物馆社教部主任 侯丽:庄田夫就赶紧把这些书画收集起来,带到了文化馆,才使得国宝没有被付之一炬。在1990年博物馆成立以后,这些书画就转交到了博物馆。
《西园雅集图》本是宋代杰出画家李公麟创作的纸本白描写实画,描绘了他与众多文人雅士在驸马都尉王诜府中作客聚会的情景。由于画中名流都是多年难以相遇的翰苑奇才,后人景仰之余纷纷摹绘,以致《西园雅集图》成为了一个常见的人物画题材。金廷标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入内廷供职,但文人学士雅集却是他所向往的生活,供职皇家内廷的生活是无奈也是无聊的,而他也就只能将心中满腔抱负付诸笔端,于是有了这幅《西园雅集图》,目前,珍藏于会宁县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会宁县博物馆社教部主任 侯丽:这幅画中的苏轼、苏辙、黄庭坚、李公麟、米芾都是千载难遇的翰苑奇才,又由于李公麟是宋代白描画法和人物画的高手,所以《西园雅集图》成为后人常见的人物画的题材,好多著名画家都画过《西园雅集图》。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书画爱好者不远万里来观赏和临摹这幅画,鉴于《西园雅集图》突出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被我馆定为镇馆之宝。
(会宁融媒记者 冯鹏 王彦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