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博物馆简介
会宁县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甘肃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特色科普基地。始成立于1990年10月,位于会宁县会师镇会师南路85号。博物馆内设办公室、保卫部、社教部、陈展部、藏品保管部五个职能部门,是集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县级博物馆。
现馆藏有陶器、石器、玉器、瓷器、铜器、书画、化石等各类文物17620件,其中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76件,三级文物822件。馆藏马家窑文化彩陶、清代宫廷和地方名人书画最具特色,泉坪出土的猛犸象头骨化石距今约300多万年,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现有基本陈列《翰墨丹青——馆藏书画精品展》、专题展览《祖厉陶韵——馆藏彩陶精品展》和临时展览《扬眉“兔”气——十二生肖剪纸展》。
馆 藏 彩 陶 精 品 展
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会宁史前时期生态环境良好,孕育了发达的史前文化。早在五千多年前,仰韶文化先民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之后经历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及寺洼文化,在长达2千多年的史前时期,会宁先民们创造的彩陶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现精选馆藏史前彩陶126件,附以石器、骨器、陶拍等制陶工具,举办馆藏史前彩陶精品展,供观众鉴赏。
馆 藏 书 画 精 品 展
中国古代书画重临池、重游历、重学养、重继承,源远流长。明清书画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呈现空前繁荣景象。绘画上,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艺术派系林立,名家辈出。书法上,碑学的提倡、兴盛,改变了书法衰微的状况,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天地。
我们撷取馆藏明清书画佳作80余件予以展示,有宫廷画师余省、金廷标、方琮的大作,慈禧太后的佳作,清代大家朱耷、翁同龢、左宗棠、林则徐、康有为等人的作品, 还有陇上书画家唐琏、范振绪、刘庆笃、杨思等人的作品。该展览是对明清以来书画的一次新的审读,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会宁县博物馆近距离欣赏书画大师独具匠心的翰墨真迹,领略其雄浑渊懿的艺术风采。
书画是中国最具传统的艺术形式,是记录和反映一个时代人们生存状况、生产和生活方式、精神内涵等方面的重要物质载体。此次展出的书画作品基本上代表和反映了明清以降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和艺术水准,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络。
品读先贤深厚的绘画才赋和书法造诣,旨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鉴赏先贤珍贵的墨宝和艺术风貌,目的是创新发展新时代书画艺术事业。赓续前贤,启牖后学,即是我们举办该展览的目的所在。
十 二 生 肖 剪 纸 展
会宁剪纸历史久远,风格独特,技法精湛,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长期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节日风俗,人生礼仪等世俗民间活动中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以纸为主要加工对象,以情感世界,生存状态,艺术追求、民俗风情为主要反映对象,进行艺术创造的民间传统美术。会宁剪纸以甘沟驿乡最具代表,2011年,会宁剪纸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癸卯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馆征集到民间艺人曹海仁、郭进英、田俊堂、王新胜等人的40余件作品,策划《扬眉“兔”气十二生肖剪纸展》,以飨观众。
会宁县博物馆常年向游客免费开放,是展示会宁悠久历史文化和广大民众接受文化熏陶的重要场所;是会宁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是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欢迎广大群众、青少年儿童、各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会各界人士等来我馆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