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宁遇见“红色浪漫”:会师塔下听故事,红军村里摘果子,驿站里品红色记忆!
会宁县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红色遗址保护修缮、史料征集、数字化存档与红色文化深度挖掘,以文旅融合为纽带激活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工作人员有序进行日常巡检,智能化安保设施一应俱全。这片承载着革命记忆的土地上,文物保护的细致举措渗透在每一个角落,为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生动教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文物科干部张亚梅介绍,“在文物保护方面,分别于2020年、2022年对红军会师楼、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进行了保护修缮和油饰彩画修缮,以提升建筑的外观美感和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定期巡查,检查建筑结构、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处理隐患。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确保突发情况能及时响应。”
自2010年以来,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的年均游客接待量已稳步突破百万人次,红色基因的传承之路越走越宽。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4级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方嘉俊说:“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巍峨的会师门、耸立的会师塔、见证欢聚的联欢会旧址,已不仅仅是一座座静态的建筑和一件件展品。它们是历史的锚点,是精神的灯塔。作为西南石油大学的学生,我们将用实际行动践行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石大精神。”
会宁南川·红军村旅游景区办公室主任李永婷说:“现在红色板块主要有民俗风情文化街、通宁河、特产馆;还着力打造了儿童游乐园和采摘园。年接待游客量达到68万人次,增加了劳务收入、提升了经济效益。”
甘肃会宁会师驿站产业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轩说:“会宁红色驿站是全省首个建成并通车运营的高速公路开口子项目,也是全省打造的第一个红色主题服务区。项目自2022年10月建成投运以来,总共接待人次约1600万人次。”
红色是历史给会宁烙下的最鲜明印记。会宁县现有革命遗址20多处、革命文物1500多件。近年来,会宁县锚定“农业优先、文旅赋能”发展定位,先后建成会师旧址景区、长征胜利景园、大墩梁、慢牛坡、红堡子、苏家堡、红色驿站等红色景区景点,成为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