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会宁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伟
个人简介
刘伟,男,生于1963年3月,甘肃省会宁县大沟镇通安村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剪会理事、甘肃省民俗学会副主席。2025年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942人),刘伟老师凭借其卓越的技艺与对非遗传承的突出贡献,正式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会宁剪纸项目)。刘伟剪纸题材非常广泛,既反映了黄河流域和陇原大地古老的文化传统,又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尤其擅长人物肖像剪纸。刘老师创作的各类剪纸已逾千幅,国内除外有四百多幅传向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荷兰等地。
作品欣赏
作品:《巍巍会师塔》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在会宁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会师塔三塔合抱,象征着三军会宁会师像三个历史巨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骨肉相连,团结一致,顶天立地,所向无敌。会师塔共11层,寓意红军长征时途经11个省、自治区。剪纸主题是会师塔,牡丹象征国家富强,凤凰象征太平盛世。鸽子、石榴象征和平、民族团结。大公鸡、盘长象征吉祥如意、长治久安。
作品:《祈福图》
以传统五福(福、禄、寿、禧、财)为主题的剪纸作品,通过多种吉祥符号的组合,构建了丰富的文化寓意体系。
1. 蝙蝠(福) 谐音“福”,象征福气临门。红色剪纸强化了喜庆氛围。2. 鹿(禄) 谐音“禄”,代表仕途顺遂。3. 寿桃(寿) 西王母蟠桃的化身,象征长生不老。桃形饱满多汁的特征被强化为生命力的视觉符号。4. 喜鹊(禧) 报喜鸟,梅花喜鹊构成“喜上眉梢”。5. 钱纹(财) 外圆内方的古钱造型,象征财富流通。6. 金鱼(余) 谐音“金玉满堂”,鱼卵繁殖力暗示多子多福。7. 凤凰(祥) 雌雄双鸟象征阴阳和谐,牡丹\凤凰组合体现富贵意象。8. 石榴,象征子孙繁衍及凝聚力。9.马家窑陶罐,新石器时代彩陶纹样的融入,将涡纹水波纹等原始祈福符号转化为现代剪纸语言,形成文化传承的时空对话,寓意文化强则国家强,文化兴则民族兴。
作品通过动物谐音、植物象征、器物纹样的三重编码系统,将物质追求(财禄)、精神向往(福寿)、情感需求(禧)融为一体。马家窑元素的加入,赋予传统五福图以史前艺术的神秘维度,形成从原始崇拜到世俗吉祥的完整祈福谱系。剪纸的镂空技法强化了虚实相生的哲学意味,红色基底则延续了民间“红辟邪,吉纳福”的色彩信仰。
作品:《剪纸窗花》
这幅5格棋盘窗,由花卉纹样和字体组成,中间蓝色和绿色纹样名为“锸颗子”。“锸颗子”是甘肃省定西市、会宁县民间特有的剪纸技艺,其技法是用剪刀在纸上逐行剪孔而成,是一种网状纹样的剪纸,图案规则、抽象,呈矩阵分布,细密通透、构图费力、做工精细,所以制作时间较长。在陇中传统民间窗花剪纸体系中,“锸颗子”常作为窗花的点缀和陪衬。此种剪纸的工艺和图案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较为少见。
作品:《剪纸窗花》
这幅剪纸作品艺术元素为常见的花卉、彩陶和飞天人物等,花卉的细腻精巧、敦煌飞天的灵动唯美与彩陶的厚重古朴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绘画功底和精湛的剪纸技艺,以及独具一格的创作思路。
作品:《大梦敦煌》
作品灵感源自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之上的飞天人物,运用大面积阳刻和局部阴刻相结合的表现技法,线条灵动,动态十足,仿佛真的飞天人物跃然纸上。创作者把壁画转化成剪纸,通过剪纸让这一瑰宝走出敦煌,走出莫高窟,走向全世界。
纸上敦煌
致国家级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刘伟
作者:远山悠然
红纸里藏着马家窑的纹浪
剪刀穿越三千米黄土的苍茫
你剪下伏羲氏最后一缕月光
让彩陶的呼吸在镂空处流淌
一双手凿穿时光的冰霜
把会师楼的血脉幻化成窗花绽放
三十米长卷铺开丝路的回响
让敦煌的飞天在指尖上翱翔
特拉维夫的课堂唱响了千年的秦腔
教金发孩童折叠黄河的波浪
剪刀亲吻过不同肤色的手掌
五千年纹样在异国根生芽长
元帅将军跃出大红的纸张
伟人的轮廓浸透赤子的心房
你给二十四节气嵌上翅膀
驮着关陇的月光飞越重洋
两千双手接过剪刀的微光
把断代的故事续写成新的篇章
当全世界的窗棂都缀满沧桑
红屑落成河便是永恒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