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一约四会”解锁乡村幸福密码,村民笑着说“省心了”
村庄道路干净整洁,宴席简办蔚然成风……在会宁县新庄镇新庄村,文化墙上描绘着新修订的《村规民约》,田间地头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几年前,这里还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比阔气、讲排场的风气盛行之地。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已成村民共识。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会宁县推行“一约四会”的生动实践。
软规矩照亮乡风文明底色
过去,会宁农村地区曾深受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之害。针对这一问题,会宁县从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入手,组织村民一起商量,把孝老爱亲、勤俭持家这些道德理儿,变成“谁家不赡养老人,村里评先进就不考虑”的实在说法,让抽象的道德充满乡土味。同时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的环境卫生责任,提高村民的自觉性。这些村规民约不仅有用,还有力有情。正如新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树龙所言:“不用讲大道理,看看墙上的规矩,就知道啥该做,啥不该做。”
强机制擦亮乡村议事成色
会宁县通过充实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村民议事会,搭建了乡村议事的坚强平台。通过宣传政策,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组织开展“村好人”“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评议活动;定期听取村委会的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村民的意愿和要求。“村里的事,多是人情事,法律能定边界,但有时候解不开心结。道德评价比啥都管用,村民怕的不是罚多少钱,而是落个坏名声;盼的不是占多少便宜,而是在村里活得体面。”韩集镇云台村党支部书记李军虎说。乡村要治好,就得人心齐,人心齐,离不开议事机制的软约束,正是这无形的力量,不断擦亮了村民议事的成色。
新标尺点亮基层自治暖色
“一约四会”不仅改变了会宁县农村的陈规陋习,更成为衡量基层自治成效的新标尺。大沟镇厍弆村的李建军正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他说:“按照以前的习俗,结婚这样的大喜事肯定要大摆宴席,自从村上给我讲解了婚事简办的新风尚后,我改变了主意,把节省下来的4万元全部用在了创业上。”
会宁县持续强化自治引领,将弘扬传统文化与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深度融合,一份《会宁县“抵制农村高额彩礼 倡导婚嫁文明新风”倡议书》的宣读,直接将传统文化内核与当前农村移风易俗的难点、痛点相对接,发出了摒弃攀比、拒绝铺张、崇尚节俭的强音。今年以来,会宁县累计开展“抵制高额彩礼”等文明新风活动10余场次,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
如今在会宁县,一面面反映文明新风的文化墙比比皆是。“一约四会”让乡村在规矩里守着暖,在暖里透着序。这套源于基层实践的治理模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解锁着基层治理的幸福密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